鄭少秋靜靜聽著,始終沒有說話,只是摟著她的手臂又緊了一分。
很快,房間內沉默無聲。
兩個人相擁在靜謐的夜色中,在一張搖搖欲墜的小床上,互相取暖。
翌日清晨。
當鄭少秋醒來的時候,旁邊已空無一人,只有床上那殘留的香味,仿佛在無聲訴說著什么。
“她六點鐘就走了,還特意交代我別打擾你。”許可蹲在門口,嘴上叼了根煙卷:“來一根?”
一邊說著,他一邊從兜里掏出一根皺皺巴巴的香煙,咧嘴一笑:“紅梅,別嫌棄。”
鄭少秋摸了摸鼻子,直接上前兩步,接在手中。
他深吸一口,緩緩吐出一縷縷白色的煙霧。
“對她好點,這孩子從小命苦。”許可吧唧吧唧嘴,拍了拍他的肩膀,便站起身來。
他走到門口,推著一個早餐車,頭也不回的說道:“桌子上給你留了兩包子,趁熱乎吃。”
說完,他就消失在了巷子里。
抽完煙后,鄭少秋拿起兩個包子,邊走邊吃。
小巷內已經是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兩旁的小商小販扯開了嗓子叫賣著。
他沒有過多停留,直接穿過人群。
一個小時之后,琉璃廠街。
琉璃廠”最早名叫“海王村”。
元朝時,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由于修建宮殿需要大量的琉璃制品,朝廷就在“海王村”開辦了琉璃窯廠。
小小的村莊,漸漸發展成為熱鬧的市鎮。
明朝時,因為外城墻的修建,窯廠搬遷到了別處,蒸騰的窯火,熄滅在世事的變遷之中,但“琉璃廠”這個地名卻被保留了下來。
到了清順治年間,平京實行“滿漢分成而居”的制度,漢族官員不能在內城居住。
于是,人們就在離紫禁城不遠的琉璃廠一帶建造宅邸。
漢族官員大多喜歡與詩書相伴,為了滿足他們的日常所需,一些商鋪陸續在這里開設,專門售賣文房四寶、書籍字畫。
因為地處晉城的必經之路,趕考的書生通常也會在這里留宿,以便選購文房用品和科舉用書,一個規模龐大的書肆在老街上慢慢形成,沉淀下這座千年古都悠長的文化氣韻。
只不過眼前的這長街明顯和鄭少秋記憶中有些不同,想來是被大規模的翻修過。
青瓦灰墻,磚雕彩繪,仿古商鋪依街道自然曲線而建,人群算不上多,但也不少。
有進有出,清雅俊逸。
兩旁樹蔭環繞,枝葉密密層層,隱約可見掩映其中的黑漆金子,那是一塊塊遒勁有力的匾額。
站在道路中央,鄭少秋不禁微微有些失神。
這是他從來沒想過的真正的繁華盛世,國泰民安!
就算是夢里也未曾見過。
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鄭重其事邁步,沿著長街緩緩而行。
商鋪林立,整齊劃一,其內的裝潢也是非常講究,古香古色。
不多時,他走進了一家名為薛寶齋的古玩店。
店面不小,有八十多平,上下兩層,地面上鋪著一層鵝黃色地板,裝潢帶著明顯的清朝風格,屏風,家具的擺設布局也非常考究。
剛邁步進去,一股冷氣就撲面而來。
左側,一盆蓬萊松,右側,一盆仙客來。
兩種花卉都有聚財發福之意!
環顧四周,一排排精美的瓷器盡收眼底,左右兩側,各有一副對聯。
上聯:別處賣新吾賣老?愈老愈好。
下聯:伊人買舊汝買真?越真越珍。
橫批:貨真價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