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口刀有多重,他們可是一清二楚。
而且,鄭少秋的胳膊上還打著石膏,纏著一層層的紗布,單靠蠻力就能把鍘刀扳倒,這未免也太神乎其技了吧……
難道是大力神?
楚妙真目光微微閃爍,對鄭少秋的懷疑又重了幾分。
要知道,前段時間,對方的情況還不容樂觀,但是自從那天在江仁堂呆了一夜之后,整個人的氣質就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關于這段,她的印象極為深刻,畢竟也吐了個昏天黑地。
可是,那晚到底發生了什么?
其中又隱藏著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總有一天,我會親手揭開這些真相的。”
鄭少秋倒是沒有想到隨便一個拔刀動作,就引起了眾人這么的反應。
當然,他做這個動作也不是為了嘩眾取寵,而是為了驗證一些事情。
當他在鍘刀地步看到一個字之后,心中就愈加確定了那個猜測。
目光一轉,他看向梁歪一個推車,上面放著一個長條形狀的木盒,看材質應該是核桃木,但是雕刻的樣式確實西方樣式。
看上面的包漿,就知道年頭不短了。
似乎是注意到他的動作,旁邊的隨從上前兩步,輕輕把盒子打開。
鄭少秋剛瞥了一眼,就失去了興趣。
嚴格來說的話,這并不是兩把劍,而是刀。
而且還是倭寇用的倭刀。
他隨手伶起一把,刀鞘上有著細密的紋路,看其風格應該是明朝時期的,材質應該是鯊魚皮,說起來,這樣的搭配明顯有些違和。
鄭少秋手臂滑動,長刀緩緩倒映出一抹寒光,凜冽逼人。
這是典型的倭刀,優越一尺左右,雪白的刀身如同月牙一般,有一個輕微的弧度。
這倭刀的原型實際上是大唐的陌刀,那個時期,唐朝勢強,整個東瀛尊為上尊,也派出了一波有一波的使者,帶走了一些物品和圖紙。
其中,陌刀的鍛造工藝也被偷師而去,其后又經過種種演變,才有了倭刀。
最后的結局也令人唏噓不已,正統的陌刀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后,一個水花都沒有翻出來。
而倭刀卻一舉成為了世界三大名刀之一,如雷貫耳。
鄭少秋手腕翻轉了一下,看向刀柄上的倭文,隨后微不可查的皺了皺眉頭。
隨后,他又拿起旁邊另一把倭刀,二者比起來,這把要短的多。
雖然同屬于倭刀,但是兩把刀還有著不一樣的稱呼,長的名為太刀,短的被稱呼為肋差。
這把肋差倒是沒有鯊魚皮的刀鞘,但是刀柄的位置清晰可見兩個篆刻上去的文字。
徽王。
徽王自然就是那個大海盜汪直了,在當時那個時期也算得上是黑白兩道通吃了。
這兩把刀保存的都非常好,刀鋒雪白銳利,寒氣逼人,明顯是有專人負責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