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屋子以后,鄭少秋直接坐在了椅子上。
之前只修復了那本心經,蘇東坡的手札倒是沒有動,眼下趁著有時間,正要修復一下。
蘇東坡自不用多介紹了,基本上連小學生都知道,宋詞大家。
這本手札就是出自他的手筆,說是手札,其實倒不如說是一份家書。
蘇東坡有個叔父,名為孫公群,還有一個稱呼,叫蘇渙,當然,論名氣,他和蘇東坡比,可就查遠了。
不過,這個人到也不容小覷,進士出身,有過不少官職,活到了六十二歲,因病而死。
因為經常到處跑,忙著做官,所以他和吳東坡一般都是書信來往。
而蘇東破前途更是一片光明,甚至得了歐陽修的賞識,明動京師,風頭漸盛。
在他最意氣風發的時候,卻傳來一個噩耗,母親去世了。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在宋朝,尤其是趙振這個千古明君的治下,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
而后,蘇東坡就奔鄉守孝,而這封信,自然就是他回給叔父蘇公群的。
這封信不長,大體意思就是你的信我已經看到了,家里沒什么事,都挺好的,你盡管放心,保重身體。
一共就寥寥二十來個字,但是信紙的材質卻極為講究,乃是當時最富盛名,價格最昂貴的藏經紙。
這種材質在歷史上非常出名,前兩年在拍賣會上出現過一次,一張三十萬!
表面看上去有些斑駁,一般呈現為淺黃色,摸上去非常順滑,表面用特殊的手法涂了一層蠟,而且還具有防蟲蛀的功效。
清朝皇帝乾隆也曾用這種紙畫了一幅畫,而且還贊不絕口。
鄭少秋最開始見到這紙的時候,也沒有反應過來,畢竟年代隔得太遠了,有少許的褪色。
當時,那個中年婦女拽住楚妙真的手腕不放,他往前湊了湊,然后又不露痕跡的摸了摸,這才心里有底了。
隨后,又看到那‘子瞻’二字,更是暗暗激動無比,同時也有一種惋惜。
這么名貴的材質,居然用來包東西,簡直太浪費了。
至于里面包的東西,鄭少秋開始以為是一些雜物,但是后來發現,居然是李叔同的手札……
這未免也太不可思議了吧……
這明顯風牛馬不相及……
李叔同是民國時期的人物,他的東西卻被宋朝蘇東坡的家書包裹著……
簡直如同天方夜譚一般。
后來,在附近打聽了一下,鄭少秋回到了那個巷子,找到了一個沿街的地攤。
說起來,他也是懷著撿漏的心思的,畢竟這兩件稀釋珍寶同時現世,未免也太巧了,說不定還有其他被埋沒的物件。
到了那邊一看,才發現是一個賣之前的攤位,攤主是一個雙目失明的老太太,據說已經干了十來年了,勉強糊口。
而且,她店里也沒有塑料袋之類的東西,但凡有客人購買,通通都是用廢報紙包起來。
雖然沒有查到什么,鄭少秋也沒有失望,給老太太買了一些日用品,隨后便自顧離開了。
貪心不足蛇吞象,這個道理他還是明白的。
而且,得到這兩件東西,他已經非常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