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位的名頭都非常響亮,眾人都心服口服,而且還是華夏活化石夏老的弟子和徒孫。
第三位的身份也了不得,同樣也是大師級的人物。
乃是華夏玉龍王的關門弟子。
除此之外,現場還有不少具有相當分量的鑒寶大師,此時也被邀請而來,共同見證。
一時之間,這個亮寶會就變得逼格慢慢,讓人忍不住生出幾分期待。
鄭少秋湊到跟前的時候,亮寶已經開始了。
煤老板許大腦袋一副趾高氣揚的架勢,從跟他女兒歲數差不多的第三個小老婆手上取過一個物件。
那是一個小瓶子。
渾身黑不溜秋,約莫十五公分的高度。
果然是煤老板出身,連物件的顏色都如出一轍。
圍觀的諸位富豪眼中閃過一抹鄙夷,心中暗暗嗤笑,暴發戶就是暴發戶,永遠難登大雅之堂。
他們知道什么叫藝術嗎?
他們有那份欣賞的眼光嗎?
不過,接下來發生的一切,算是徹底的顛覆了他們的認知,也狠狠地在每個人臉上閃了一巴掌。
三個鑒寶大師,其中黃浦軍和孔凡青輩分差不多,按照規矩來說,稍小幾歲的孔凡青率先掌眼。
小瓶子拿在手上,分量不輕。
高約十五公分左右,渾身漆黑。
整體的造型非常豐滿,如同身材婀娜的女子一般,給人一種賞音悅目的極致美感。
這種樣式,三位專家也都非常熟悉。
便是華夏鼎鼎有名的梅瓶!
而眼前這便是一個黑釉珍品,粗略看過,應該是北宋年間的老物件。
黃浦軍隨意瞥了兩眼,心中有數后,便直接恭敬的遞到鮑隆興面前。
鮑隆興不疾不徐的接了過來,伸出食指和拇指,在瓶口輕輕劃了一拳,隨后手腕一轉,在底足打量了兩眼,這才微不可查的點了點頭。
“東西不錯,北宋黑釉梅瓶,包漿渾厚透亮,質地細膩,刀工精美。”
“官窯中的精品。”
很快,幾位專家便一齊給出了鑒定結果。
鮑隆興又意猶未盡的顯擺幾句:“這種瓶形,起源于唐朝,在宋代,達到了鼎盛。”
“其中,耀州窯最擅長的便是這種青瓷,但凡所出,必是精品。”
聽到這番話后,眾人都心悅誠服,受益良多。
隨后,便自動進入下一個環節,也是最讓眾人期待的環節。
專家估價。
對于評估價格這種事,鮑隆興身為國字號博物館的館長,還真是有些不太擅長,因為他的工作性質不允許把這些珍寶出售。
所以,在旁邊等候的幾位大師便派上了用場,組成了估價的專家團。
這幾位大師也都是眾人耳熟能詳的人物,算是古玩這一領域的行家老手,對市場的行情也都非常了解。
在眾人期待的眼神中,幾個年過半百的老頭把腦袋湊在一起,小聲的嘀咕起來,半晌之后,這才齊齊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