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后,包老又吩咐秘書從隨身攜帶的皮包里,取出一件見面禮,是送給鄭少秋的。
而且,相比于之前的小葉紫檀手串,眼前這件明顯價值更高,高出天際。
要知道手串佛珠這一界一直有個不成文的說法,那就是百年寸檀,而這件大筆筒塊頭著實不小,雕工精致,栩栩如生。
枝繁葉茂的菩提樹下,有一個蒲團,上面坐著一位僧人,手上掐著反復的法印。
不用說,這個故事想必都耳熟能詳,正是佛祖在菩提樹下證道飛升的故事。
整體來看,造型生動,神態畢露,那一顆顆菩提子圓潤飽滿,令人驚嘆。
鄭少秋抬眼瞥了一眼,就知道這是老物件,包漿已經非常透亮了,褐中有紅,極為驚艷。
半晌后,他伸出手來,緩緩轉動筆筒,赫然看到四行小字。
那是一首詩。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寥寥四句話用的是描金書寫而就,雖然表面有輕微的脫落,但是無傷大雅。
鄭少秋微不可查的點了點頭,朝筆筒底部看了一眼,頓時心中了然。
有底款。
這當口,一旁的包老撫須而笑:“鶴年兄可是沒少在我面前夸贊鄭先生,如今一看果真是英雄出少年,看上去也才二十多歲,卻備受推崇……”
“本應該早日前來拜會的……”
他的聲音有些低沉,卻極為溫和,聽著讓人有一種舒服的感覺。
半晌過后,他這才伸出手來,笑道:“我們包家信仰佛門,所以家里大大小小的物件,一般都是以禪作為主題,這件筆筒是特意給鄭先生帶來的見面禮,還望收下。”
鄭少秋聞言淡淡的瞥了他一眼,輕聲說道:“這筆筒……可是竹禪大師親手所刻……這份禮,可不輕啊。”
聽到這話,包老和李鶴年都微微一怔。
“這……你說著出自竹禪大師的手筆?”
“怎么可能……我之前都不清楚……”
包老和李鶴年下意識對視一眼,均看出了彼此眼中的疑惑和訝異。
竹禪大師,乃是晚晴時期的得道高僧,佛法高深,金石篆刻同樣一絕。
這筆筒下面確實有落款,李鶴年在來之前已經看過了,但是經過這么多年,他也不能確認這就是竹禪大師的真品。
聽到鄭少秋的話后,兩人是又驚又喜,還有幾分意外。
“小鄭啊,你是怎么認出來的?”
李鶴年上前兩步,連聲問道:“從哪可以證明是竹禪大師的真品,就憑一個落款嗎?”
鄭少秋聞言臉色沒有絲毫的變化,輕輕轉動筆筒,然后伸出手來,在其中一顆菩提上點了一下。
李鶴年見狀趕緊湊過腦袋,翻來覆去的看了起來,半晌后,這才一臉懵的問道:“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