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其內有樣式精巧的黃底云紋。
底色,便是黃色!
眾所周知,黃色在滿清時期可是一個非常敏感的顏色,只有皇帝、太后、皇后等最為尊崇的人才有資格享有。
其他人擅自逾越,輕則挨板子,重則滅滿門。
這件折沿盆一看成色就知道是皇太后專用,色彩艷麗,畫工精湛,光是看著,就給人一種極致的美感。
隨后,劉家輝戴著專業的手套,把底款展示在所有人的面前。
雍正年制,無圈,毫無疑問的官窯。
至此,不少行家里手已經猜出了這折沿盆的來歷出處。
雍正的額娘,孝恭仁皇太后。
底價八十五萬的報價出來后,現場陡然停滯三秒鐘,旋即氣氛如同燒沸的開水一般,喧囂鼎沸。
像這種來歷明確,傳承有序的精品級瓷器,私底下交易的話,起碼也得三百萬以上。
按照這個數字來推算的話,即便放在拍賣會上,少說也得百分之五十起步,那就是一百五十萬!
而,底價不過是八十五萬……
若說這其中沒有貓膩,任誰都不會信。
道理很簡單,起拍價高的,成交價未必就一定會高,反而更容易流拍。
換而言之,起拍價定的稍微低點,卻有可能創造奇跡。
在前些年,國外的一個鎮子上,有一家人生活過得非常拮據,窮的叮當響。
等家里老人離世之后,唯一還能換點錢的便是那鏤空的小瓶子了。
那小鎮非常小,說是窮鄉僻壤絲毫不為過,但即便如此,當這個瓶子競拍的時候,拍賣會上到場的都是頂級富豪的代理人!
起拍價不高,也就八十萬而已。
最后,卻開出了6億軟妹紙的天文數字!
瓶子競拍的時候,那一家人也都在場,眼前目睹價格以一個火箭般速度飆升……
從八十萬到三千萬,再到五千萬……
而后,一家人相擁而泣,抱頭痛哭……
而這個瓶子,正是乾隆御用之物,吉慶轉心瓶!
底價不過區區八十萬,最后成功逆襲,成為了拍賣會上最大的一匹黑馬。
所以說,起拍價定多少都不重要,酒香不怕巷子深。
只要東西品質夠硬,不愁富豪不搶破腦袋。
這個折沿盆也是同樣的道理。
“一百萬!”
“一百二十萬!”
“一百三十萬!”
“一百五十萬!”
“……”
“一百八十萬!”
很快,不過短短的幾分鐘的時間,八十五萬就已經飆升到了一百八十萬。
劉家輝不卑不亢的站在臺上,聲音清朗厚重,可此時的包佳鑫,卻靠在椅背上睡著了。
一旁的鄭少秋手中拿著一份詳細的拍品圖,正在一份一份的翻閱,看得非常仔細,對場上的折沿盆全然沒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