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鄙視儒家,那絕對立場正確。
也是他收攬人才的一種手段,因為亂世之中,真正有用的人,那就是兵家法家以及縱橫家。
而這三家,都是儒家的死敵,他們的立學之基就是人性本惡。
劉邦越鄙視儒家,那么兵法縱橫三家的能人異士,就越認同劉邦。
比如說劉邦手下的第一說客:酈食其。他就非常的看好劉邦,更是自愿投奔到劉邦的帳下。
他第一個看中的就是得方,就是劉邦的人品,是一個忠厚長者。
他第二個看中劉邦的地方,就是劉邦對于儒家的態度,因為酈食其跟蘇秦張儀一樣,主修的就是縱橫之道。
靠的是三寸不爛之舌。
而其后的張良,韓信,還有各方大將,各地諸侯,那都是兵家的代表。
各地有頭有臉的豪強貴族,不是信奉法家,就是信奉兵家,或者主修縱橫之道,哪一個信奉儒家呢?
他們都是秉持著人性本惡的思想,在他們眼中,跟儒家作對的人,才是這個時代真正的英豪!
你在秦末,聽過哪一個大儒,影響了歷史的進程?
你看到的都是各種奇謀妙計,各種合縱聯盟。
根本就沒有儒家學說施展的地方。
劉邦立的這個人設,既是忠厚長者,又討厭儒家,正是那個時代最好的人設!
你說主流的權貴階層以及士族,他們怎么可能不喜歡劉邦呢?
至于那些儒家,那個時代根本就沒有人要,不管投奔誰,都不會要他們,這就是一群社會的邊緣人!
你在任何一個時代去發展,你必須要遵守那個時代的主流價值觀。
這才叫做順勢而為!
這就跟電商一樣,在電商發展的初期,那口碑簡直好到了逆天,各種吹捧。
可在電商發展的后期,他瘋狂的擠壓實體經濟,造成了大量的失業,這個時候誰還會說電商好呢?
電商變了沒?電商一直沒變!
只不過時代變了,人們的價值觀變了。
不要用你固有的思維,去看待一個流動變化的世界,這樣只會說明你目光短淺。”
…………………
劉邦眼睛發亮,他感覺就好像找到了知己,此刻真恨不得跟陳通一起吃狗肉,喝烈酒,泡女人。
殺白蛇的不都是許仙:
“終于碰見了一個明白人。”
“你不知道,從戰國時期后,商鞅崛起變法強國,法家就徹底壓倒了儒家,成為了時代的主流。”
“在那個時代,你不懂法家,你好意思談治國嗎?”
“你不懂縱橫之道,你能叫名士嗎?”
“你不知道兵法,你敢說自己是個人才?”
“滿嘴之乎者也,張口閉口仁義道德,你就是別人眼中的傻逼!”
“在大爭之世,人家要的是能夠安邦定國的真才實學,要的是能夠攻城略地的奇謀妙計,不是聽你空談人性本善。”
“善個屁!”
“只有把儒家學說改變一下,讓儒家學說能夠具有強大的適應力,這才能夠成為時代的主宰者。”
………………
朱棣艱難的吞咽了一下唾沫,他這才明白劉邦真正的恐怖之處。
劉邦竟然把不適用那個時代的儒家學說,演變成了儒門的三大技能:雙標,道德綁架,厚黑學。
這才叫真正的生存能力,這才叫做真正的創新能力。
怪不得劉邦會成為那個時代最后的勝利者。
人家靠的是真才實學!
誅你十族(盛世雄主):
“李老三,真正蠢的人是你呀!你在用唐宋時期的社會背景,去想象秦末時期的劉邦。”
“可惜的是,秦末漢初,就根本沒有儒家生存的土壤。”
“儒家也沒有那個時代的話語權。”
“社會主流推崇的是法家,是兵家,是縱橫家!”
………………
武則天也是滿眼的鄙夷。
幻海之心(千古一帝,世界霸主):
“陳通早就說過,任何事情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尤其是研究歷史。”
“你連當時的社會大環境都不看,你就說什么儒家占據了主導地位。這就很可笑了。”
“不知道秦始皇一直在打壓儒家嗎?”
“不知道儒家在那個時代過得很慘嗎?”
“不知道皇帝用哪家學說,哪家才會被稱為正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