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于戰爭的理解其實是非常片面的,認為只有前方作戰的人,打仗的將軍,那才是戰爭的參與者。”
“其實這完全就是錯誤的!”
“從資源角度來解讀,戰爭其實分作兩大部分,一個就是前方,一個就是后方。”
“而對戰爭不太了解的人,往往只會注意前方作戰的將領,完全忘記了后方的貢獻,比如只記得李世民,而忽略后方的李淵。”
“前方和后方有著不同的分工。”
“后方是什么分工呢?”
“從資源的角度來解讀。”
“后方的主要工作分為三種:生產資源,管理資源,調度資源。”
“怎么理解呢?”
“比如說生產資源,可以理解為:生產糧食,生產軍械戰馬,生產人口,生產兵丁,生產各種物資。”
“而管理資源和調度資源,那就是對人口,糧食,封地....等等各種資源的管理以及調度支配。”
“而前方的工作是什么?”
“那也是三個方面:消耗資源,利用資源,掠奪資源。”
“消耗資源,就是如何去消耗兵丁,糧食,戰馬,軍械,物資,等等,讓這些資源在戰爭中,減少損耗,合理分配。”
“利用資源,就是如何把資源轉變為戰力,這就是戰場廝殺的主要任務。”
“掠奪資源,就是用暴力的手段,搶奪敵方的資源。比如侵略土地,掠奪人口,搶奪戰馬糧草等等。”
“前方的主要任務,歸納起來,那就是把后方生產管理的這些資源利用起來,讓它發揮最大的資源利用率,轉換成最大的戰力。”
“給你了1萬精兵,以及配套的糧草軍械,你怎么樣用這1萬精兵達到1萬的戰力,或者達到2萬的戰力,這就取決于軍事統帥的個人能力。”
“我就問一下,一場戰爭,它能缺少前方或后方的某一個環節嗎?”
“根本就不可能!”
“前方打仗,沒有后方的支援,那只能成為無根之木,后方的糧草一旦斷絕,那就直接崩盤,你打仗沒有軍械,你用拳頭剛嗎?”
“而后方再發展,沒有前方去把資源轉換為戰力,那只能成為任人宰割的肥肉,這個宋朝就是個例子。”
“所以真正的戰爭那是前方與后方的統一。”
“所以戰爭從資源角度來解讀,它就分為6個維度,分別是:生產資源,管理資源,調度資源,消耗資源,利用資源,掠奪資源。”
“這6個維度就會形成一個完美的閉環,任何一個環節的缺失,那就會對整體的戰爭勝負,產生極大的影響。”
“你們覺得怎么樣呢?”
陳通目光淡然,可他說的話卻如同千斤重擔,轟擊在了人們的心頭,讓所有人都感覺到了那種知識的沉重。
………………
聊天群中,當時就炸。
曹操那是一臉的不可置信,當時差點跳起來。
人妻之友:
“臥槽!”
“這陳通還真整出了另一個體系。”
“雖然其中有很多沒有雕琢的地方,但這完全就從另一種角度解讀了戰爭。”
“我們老曹家,真是人才輩出啊。”
“我必須給自己磕個頭,我的基因實在是太強大了!”
………………
眾人此刻都懶得罵曹操了,他們此刻都被陳通提出了這種理論所震撼。
就連李世民也對陳通刮目相看。
千古李二(雄主罪君):
“這還真是從另一個角度闡述了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