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落座之后李山道:“客戶都是怎么問的?”陳逸便又將客戶的問題敘述了一遍。
李山聽完后沉默了一會道:“修然啊,首先先告訴你,我們確實買入了這個公司的股票,而且數量還不算少。”
陳逸點了點頭,一副認真聽講的樣子,心里卻想:“我當然知道數量不算少,都進入前十大流通股股東的名單之中了,買入的數量會少才怪呢。”
李山又道:“但是這個具體的買入原因,我想考考你,之前也給你講過了做投資的基本思路,以及什么是價值投資,所謂的技術分析的缺陷在哪里,現在你能不能說說在你看來,我們為什么要買這家公司呢?想好了再說,要有邏輯支撐,不能隨便瞎說。”
陳逸點了點頭沉思了起來,李山抬手,看了看手表道:“慢慢想,不著急給你十分鐘時間。”
會議室內安安靜靜,二人各懷心思,陳逸在思考李山為什么會買入這家公司,而且會買入這么多。
李山則是在想該怎么跟客戶解釋,剛剛困擾張燕和宋昊等人的問題同樣困擾著他,別看他現在好像一副風輕云淡、泰然自若的樣子。但是,實際上、內心里卻是慌得一匹。
但是不得不說李山能做到基金經理這個位置上還是有些能力的,在這種情況下他想到了借力,沒錯就是借力,借陳逸的力。
李山很清楚自己現在的心態不適合做分析,自己現在的狀態不夠客觀,分析問題、闡述問題容易出錯,容易被人找出漏洞,那些客戶們可都不是傻子。
但是自己不行,別人行啊。陳逸是公司中跟客戶最近的人,他無論是直接還是間接應該都跟客戶或者客戶經理有過交流,他的思維、思路應該是跟客戶最相像的。
現在告訴陳逸了事情的結果,以及之前講過的基本的方法論,讓他去逆推合理的原因,或者說解釋的通的原因,然后自己再根據經驗在陳逸表述的基礎上找出漏洞、加以完善,這樣最后得出的結果不就是客戶可以接受的,說得通的,符合邏輯的結果了嗎?
如果陳逸想不出來,那自己就東拉西扯,有的沒的亂說一氣,之后就以鍛煉陳逸提升投研能力為名義,讓陳逸自己回去再好好想想,這樣也給李山自己重新冷靜下來,重新深入研究這家公司爭取到了足夠的時間。
不得不說李山這個處理方式是非常高明的,事后宋昊和張燕向陳逸問起李山都和他聊了什么,準備怎么給客戶說明的時候,陳逸將他和李山兩個人在會議室內的對話完完整整的說出來后,宋昊和張燕都是沉默了許久。
宋昊和張燕二人作為老牌的基金經理,自然是聞弦音而知雅意,聽了陳逸說了李山的做法,二人自然也就明白了李山這么做的用意。
雖然表面上沒有說什么,但是內心里對李山的處理方式還是很佩服的。
既然已經做了不將買多的部分賣出止損,那應對客戶的詢問時,以此為緩兵之計,變被動為主動,顯然是再合適不過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