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沈鑫來說努力學會燒火不光是為了不燒焦飯菜,更重要的是讓他的爸媽省心。有些事情常常只有失去以后你才會知道珍惜,上輩子沈鑫總覺得自己爸媽嘮叨,總是要管這管那,但是當他最后就剩一個人的時候他才明白,有人嘮叨的地方才叫做家。所以沈鑫總是在家搞點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結果就是他成了村里那些大媽嘴里別人家的孩子,給他吸引了不少小孩子的仇恨。幸好他這段時間個子串的不慢,不然真的會遭遇校園暴力啥的。
不過就算這樣他也還是基本上都是一個獨自上下學的情況比較多,到學校近兩公里多的路途大部分時間都是他一個走。通常來說就算是村里的小孩子一起下學,他們也不愿意和沈鑫走一塊兒。
如同今天這樣,結束了考試以后的沈鑫基本上還是獨自回家,背后背著縫過線的書包,而手上拿著的則是壞了一個角的雨傘。身上穿的則是明顯有點大的校服,標準的九十年代初農村小孩的打扮。實際上哪怕是他腳上的雨鞋也是打了破輪胎皮補膠的,這到不是他故意穿壞的,而是這年頭的有些日用品質量真心不咋的。
穿著雨鞋的沈鑫急匆匆的往家趕,江南水鄉冬季那潮濕陰冷的天氣讓沈鑫非常的不舒服。因為這年頭可沒有保暖內衣或者羽絨衣啥的,只有自己翻的花棉襖。自家養蠶收集的蠶絲做的絲棉棉襖實際味道真不咋的。擱在上輩子那些絲棉都價值上百,可惜現在沒有賣的出那樣的價格。
當快要到家的時候沈鑫實際上已經看到了那個把他重新帶到這個世界的水塘正在被抽水的樣子,水塘邊上人有不少在陰冷的細雨中看著水塘的水緩緩的被抽干。除了村里的人以外還有幾個穿著黑色西裝的男子,對于這個雖然臨近省府但是依然算是鄉下的地方來說,全身西裝的人那是很少見的。
實際上別看這個大魚塘還在村里,可實際從7月以后那魚塘里的大魚就不是村里的了。因為早就有人下了訂金把魚都定走了,當然僅限于體型較大的那些。畢竟他們看不上小魚,實際上沈鑫很清楚這些人都是為了魚塘里的魚王。天曉得這不到三畝水域的魚塘里怎么就養出了一條體長超過三米金色大鯉,那古金色的魚身在7月的時候還好幾次跳出水面。基本上每逢雷雨天氣都會看到它沒事在水面上溜達的場面,而這個預定了魚的買家也是在看到報紙上魚的照片以后找來的。
沈鑫大概怎么也不會想到這輩子第一次在報紙上看到自己村子的消息盡然是因為一條魚,當然這很正常普通的魚不少見,但是體長超過三米通體古金色的鯉魚卻少見。如果不是天氣寒冷的情況下更方便魚的保存和運輸,估計早在夏天就會把魚塘抽干,當然沈鑫肯定那魚絕對不會是鯉魚那么簡單。能夠讓人等上半年多的時間,然后如同祖宗一樣伺候的魚怎么可能是普通的鯉魚。
實際上沈鑫并不知道這條金色大鯉究竟是要干嘛的?如果他知道這條鯉魚會登陸大夏為了拉攏歐美商界精英而舉行的特別拍賣會的話,大概他會嘗試著去外公那邊賣個萌然后悄咪咪的讓外公商量著和族長一起抬高魚的價格。同樣哪怕這條魚馬上出水了也會被迅速的裝箱然后空運出去,并且還要在干凈的水中一直飼養到特拍開始。
至于為什么既然還要繼續飼養,不選擇盡早捕撈而是選擇臨近年關的時候。那是因為特拍會的存在本來就是一件比較隱秘的事情,畢竟這件事并不怎么光彩。如果不是吸引外資不得力,高層也不會想到舉辦這樣的特拍會來吸引外國投資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