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手中的舊輪胎已經被鋸開了,劉星連忙收回了思緒。
然后拿起剪刀將舊輪胎側面外表的一層‘壓印’給剪掉。
這一剪,差點沒有把他給嚇到。
這舊輪胎里面居然還有鋼絲。
而且很密集。
這要是放在幾十年后,只怕是不可能的事情。
沒有辦法,劉星只得利用鋼鋸將這些沒用的壓印給鋸掉。
鋸掉后,舊輪胎外表的那一層硬橡膠就跟里面的好幾層脫節了,用手一撕,就撕出了一塊長長的橡膠。
劉星用手試了一下柔軟度,見太軟了不能用來制作鞋底,于是就放在了一旁,再次利用鋼鋸鋸起舊輪胎外表的那一層硬橡膠來。
這次鋸的橡膠只有十幾公分長,一共有兩塊。
在鋸下來后,直接喊來了在一旁玩耍的瓜子:“把腳踩在上面,哥給你畫一個腳印。”
“嗯。”瓜子雖然很好奇。
但還是照做了。
劉星依著瓜子的雙腳做好印記后,就利用鋼鋸沿著印記將多余的橡膠給鋸掉了。
也就是幾分鐘的時間,一雙鞋底的模樣就呈現在眼前。
這些鞋底比瓜子的腳印要大上兩公分,因為是舊輪胎外面的那一層硬橡膠做的緣故,質量很是不錯。
劉星見邊緣有好多毛毛,也有鋼絲裸露在外面。
當下拿出銼刀打磨了起來。
打磨好了之后,就利用廢棄的子彈殼在上面敲出了安裝‘鞋邊帶’的孔。
這孔可不是亂敲的,要留一半不敲,然后用尖利的剪刀扎穿,之所以要這樣做,那是為了便于安裝鞋邊帶,不至于脫掉。
而子彈殼是在樟木中學后山的打靶場撿到的,那還是去年上半年讀書那會的事情。
本想撿回來賣點零花錢換幾根冰棒吃,最后卻是忘記了。
而現在將子彈殼的邊緣磨鋒利之后,用來打安裝鞋邊帶的孔是最適合不過。
雖然孔有些大了些,但對于劉星來說,已經是最好的代替品。
但輪胎皮的硬度還是超乎了他的現象,這打孔最后報廢了五個子彈殼才成功。
而孔打好了后,那就要開始制作‘鞋邊帶’了。
這鞋邊帶可不是休閑鞋上的鞋帶,而是利用輪胎皮里面的軟橡膠制作的。
圖形早就在劉星心中,所以他在利用紙跟筆畫好了圖案后,就利用剪刀給裁剪了出來。
別看這一步驟在他面前很輕松,實際上這要不是有好幾年的板房工作經驗,那是別想完成。
鞋邊帶的作用是用來固定穿在拖鞋上雙腳的,所以花樣圖形有好多種。
但現在劉星沒有去管花樣,以實用跟簡單為主。
在稍微利用紗布打磨了一下鞋邊帶上的毛刺后,就利用熟練的手法打結穿進了鞋底的孔中,這個打結可是很需要方法的。
在板房做樣板鞋的那些年,他可是費勁了心思都沒有將一些復雜的打結方法給研究出來。
不過簡單的他倒是會好多。
當然了,現在制作一雙實用的拖鞋,鞋邊帶也不需要有多復雜的打結方式。
只需要跟鞋底持平,不硌腳就行。
當然了,更加還要實用。
別走兩步就松掉了,那可是不行。
——————
求收藏,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