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冬天都打著赤腳。
有些條件好的好可以買幾雙草鞋穿穿。
要是條件不好的,或者遇到了什么三病兩痛。
那別說穿衣服了,連飯只怕都吃不上。
當然了,這樣的情況也是少數,并不能代表所有人。
但布料緊缺的情況,在農村的確是長時間存在。
這也造就了現在的這個情況,農村大嬸空有納鞋底的手藝,卻是沒有材料給她制作。
說一千道一萬,其實上面的政策都是好的。
但手底下的有些不良商販,也就是供銷社的那幫大爺。
他們為了賺錢,將布票等一些稀缺的票據給壟斷了。
最后才造成了現在這個局面。
但劉星知道,這種現象雖然在八十年代初期尤為突出。但絕對不會延續很久。因為改革開放的政策一放開,那些見不得光的丑陋行為就會無處遁形,消失在時代的浪潮中。
而他利用重生的經驗,利用舊輪胎制作出來了供銷社壟斷的鞋子。
其實也是站在風口浪尖上向舊時代宣戰,為農村的廣大老百姓謀福利。
當然了,其中肯定有風險,但重生帶來的記憶,卻是可以幫助他悄聲的化解。
想到這,劉星笑了笑,將一雙32碼的涼鞋遞給了王嬸:“您來的還算是時候,這小碼的涼鞋就只有這一雙了。”
“哎喲!那就好,多少錢啊?”王嬸開心的問道。
“小孩的涼鞋是四塊,大人的五塊。”劉星看了堂屋所有人一眼,然后將價格給說了出來。
之前那一批村民都沒有嫌棄價格貴,他覺得這一批的村民更加不會了,所以說話的底氣就足了。
果不其然。
“哎呀!一點都不貴,這手工,這質量,值了。”王嬸拿出一大疊毛票還有分票,在數了數后,就拿出四塊錢遞給了劉星:“星伢子,錢你收好,我老人家可不會白要你的鞋。”
“這個……”劉星看著厚厚一疊票子,一時間都有些不敢接了。
因為他知道,這些錢,只怕是王嬸省吃儉用存好久了。
這要是收下,只怕是沉甸甸的分量很重。
一旁的劉冬菊看出了劉星的心思,但她可不想因為一時的心軟,而壞了規矩,她上前幫忙接過了錢:“王嬸,這錢我就代替我弟弟收下了,趕明我弟弟的鞋店在集市上開張了,您要是過去捧場,絕對給你優惠。”
“好!好!”王嬸開心的笑了。
要不是家里面拮據,她今天肯定不止買一雙鞋子的。
畢竟在劉星這里買鞋不要鞋票,而且價格也公道。
這聽到劉星以后會在集市上開鞋店,而且還能給他優惠,說句實話,她真的是很意外,當然了,也很喜歡。
其他村民見王嬸買到了心儀的鞋子,怕等下她們買不到了,頓時一個個連將劉星給圍了起來,紛紛報鞋子的尺寸跟款式。
這一熱鬧的一幕讓劉冬菊看到了,那是高興的不行。
但她也怕因為人太多最后發生口角出現意外,在將劉星從人堆里拉出來后,道:“大家伙都排隊好不好?一個個來,這屋里面的鞋子還有七八十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