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王府張燈結彩,大紅燈籠高高掛,慶賀端王加封司空,這幾日來更有許多人前來送禮,試圖攀附得寵的王爺,熱鬧的很。
趙佶對此,不鼓勵,也不拒絕。
收了禮之后,更沒有設宴招待這個步驟。
重生奪舍成為一個王爺,今后還會當上大宋的帝王,他對錢財,是不怎么感興趣的,也沒必要去結交誰,和哪位朝廷要員打好關系。
如今唯一讓他日日傷腦子的,是怎么獲得氣運。
為此,他決定先花點氣運提升提升自己的文學、藝術修養。
文人這種群體,要戳到他們的G點,說難很難,說簡單倒也簡單。
宋朝的文人除了讀書、做官之外,他們還可以很悠閑,可以很瀟灑,最重要的是,他們有一種生活的品味。
合格的文人們不僅擅長詩詞歌賦,而且需要精通繪畫、音樂、書法,這是文人的基本技能。
在這方面,奪舍成為趙佶,簡直就是為他量身定做的任務。
前府依舊熱熱鬧鬧,后府卻是一如既往的平靜,吳領軍將這些天所畫的丹青呈上,趙佶拿著欣賞了一下,便放在了一邊。
“不錯!”
僅僅也就是不錯罷了。
趙佶準備割一波文人的韭菜,自然花大心思在藝術上氪金了一把。
好在他這具身體在藝術上極有天賦,僅僅消耗了兩百兩的氣運,就已經在丹青上碾壓了眼前的這位“畫狂”吳領軍,悟到了國畫的精髓。
吳領軍臉帶淺笑,對于趙佶短短兩個字的點評不置可否。
若論武功,他自知上不了臺面,但若論丹青之術,他不是吹牛逼,江湖上無人能出其右,便是文人堆里,他的畫作也能拿得出手。
不然,且能被端王看中,請入府中指點丹青之法。
“王爺,小人最近在皴法上略有所悟,古人畫山石、峰巒,有披麻皴、雨點皴、卷云皴、牛毛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等,這副春山耕讀圖,我用了新悟的解索皴,乃是披麻皴的變法,行筆屈曲密集,如解開的繩索……”
吳領軍手指拂過丹青圖,繼續道:“如金鉆摟石,鶴嘴劃沙。故尖而不稚,勁而不板,圓而不成毛團,方而不露圭角。”
搖頭晃腦一陣解說,自己已經醉了,對于自己高超的丹青技藝無比滿意。
趙佶繼續笑了笑,也就一般吧!
與后世黃公望、秋英、張大千、齊白石差遠了。
看破不點破,等自己出手之際,就是你跪下來叫爸爸的時候。
趙佶任由吳領軍自嗨,看向日常在端王府打卡的教頭王升。
這教頭王升,自己都感覺自己吃了狗屎,莫名其妙便攀附上端王,簡直羨煞了旁人,讓一眾禁軍教頭眼紅不已。
今日,他不是一人進府,身后還跟著一個二十啷當的小伙,戴著青色頭巾,一身干練的著裝,相貌堂堂,精氣神十足。
“王爺,這是小兒王進,槍棒功夫已經稍勝于小人,就是太祖心法還欠缺點火候,只打通了兩條經脈。小人斗膽向王爺舉薦個小廝,王進此生都任由王爺驅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