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教頭王升單膝跪地,抱拳而立,那叫王進的小子同樣跪下。
“小人王進,拜見端王殿下。”聲音雄渾,中氣十足。
“王進?!”
趙佶愕然了一秒鐘:這莫不是水滸里那個九紋龍史進的師傅,和林沖一樣是八十萬禁軍教頭。
前世不學歷史的趙佶可不知道王進的根底。
百度百科有記載,北宋年間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名武師王升的兒子,家傳使棒絕技。高俅未發跡時,曾學使棒,為王升打傷,從此結仇。
后高俅當了太尉高官,曾借故要置王進死地,乃攜老母逃離東京,路過史家莊,傳授史進武藝,然后投奔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處安身。
“耍套槍棒看看,若是根基尚可,留下來做本王的護衛!”趙佶對于這種記憶中的有名有姓之人,還是很看重的。
雖然不是主角,但小配角也是有氣運加身,除了佞臣惡人,都可以收在身邊,做個集郵養成。
“謝王爺成全!”
王進恭敬一拜,然后一個硬橋硬馬躍起,一根哨棒被人扔了過來,他手臂一抄,便抖了個棒花。
隨之,手里的哨棒嗡嗡作響起來。
太祖的棍法,一旦使出,招招凌厲剛猛,一式連著一式如潮水般連綿不絕。
王進這哨棒一抖,就知他老子王升說的沒錯,已經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既有棍法的兇猛剛烈,又不失槍法的靈活多變,時不時又夾雜大槍樁套路。
畢竟花了大氣運氪金了太祖的武道,趙佶勉強踏足了一流高手的行列,一眼看透王進的功夫底子,還是很容易的。
這小子的槍棒功夫,已經有了自己的感悟,不是按照套路使太祖長棍,而是融會貫通,有了自己的東西。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武學亦然。
可惜,內功稍稍欠缺了些。
在天龍八部的世界,內力才是王道。
比如那號稱“劍神”的卓不凡,苦修大半輩子,劍術到達登峰造極的境界,也不過是個醬油角色。
但歸根結底,趙佶還是滿意的,收下慢慢調教吧!
再不濟,做個忠誠的護衛,也是可行的。
“你的槍棒功夫,太祖長棍練的很扎實,又練了軍中的大槍法,能融會貫通,悟出最適合自己的章法,做本王的護衛綽綽有余,甚至還有點埋沒了你的天賦。”
那王進將手里哨棒一收,單膝跪地,抱拳道:“謝王爺賞識!父親說王爺乃武學奇才,小人能追隨王爺,鞍前馬后,此生得一二指點,便是莫大的榮幸……”
“起來吧!身為護衛,本王指點你一二倒也無妨。不過,今日本王靜極思動,想游一游東京城。王進、吳領軍,你們二人跟上,其余人就不要擾了本王的興致……”
趙佶早就想出王府看看這個天龍大宋世界究竟是怎樣的繁榮,如今功夫大成,書畫大成,正是出府謀劃之時。
他心中已有構思,就等著付諸行動,人前顯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