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夷制夷,是肅清西夏殘余勢力的一種手段。
當然,重要的還是自身硬。自己若是都石更不了,全憑外物相助,遲早亡國滅種。
趙佶給二種的命令,就是練出一支百戰精兵,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強軍。
碾壓這個時代的裝備有了,那么就只剩下體魄、紀律和一顆蔑視一切的心。
斗天、斗地、斗眾生!
天子劍鋒所指,千軍萬馬踏平之!
雖然大慫人距離趙佶的目標還差得遠,但經此滅夏一戰,所有歷經鐵與血的壯士卻也生出了幾分傲視群雄的心態。
強大不可戰勝的西夏,短短幾個月的時間竟然滅了,滅在了老子的手里。
這個牛逼,老子可以吹一輩子!
奪取了河套,西夏等于亡了國,精銳喪盡。剩下那些荒山野嶺、戈壁沙漠,黨項人雖然還在負隅頑抗,但卻是一盤散沙,各自為戰,不足為慮。
除了河套地區,西夏的大部分疆域總是風沙不斷,砂礫子打在臉上生疼。
種師中已經驅逐黨項人到了涼州。
曾幾何時,這里還是大唐扼守戈壁的第三道防線,大宋立國以來卻成了異國他鄉,至于第一道防線更是遠在碎葉城。
多么熟悉的名字啊!而今,那里誕育不出李白這樣的大詩人,也誕育不出勇猛無敵的勇士了。
塞上短暫的夏季剛過,秋風從西北吹來的時候,趙佶接到宮中密旨,不等西夏徹底平定,留下種師中以及五萬裝備齊全的西軍繼續平定河西走廊,并令逍遙三老在旁相助,以生死符收服黨項頭領。
立刻拔師北上,陳兵雁門關。
三萬滅夏老軍,從開封府而來新練的兩萬新兵,還要加上一萬西夏鐵騎當炮灰,直逼燕云。
燕云十六州,是大宋永遠的痛。
兒皇帝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送了出去,最后的結果就是遺禍至今。
大一統的王朝,沒有燕云,那等于是將中原要害暴露在草原民族的刀子下。
從燕云而下,直至東京城下,一馬平川,無險可守。
當年雄心勃勃的太宗統一了中原和南方后,為了奪取幽云十六州,向遼進攻,起初宋軍攻勢凌厲,連戰連捷,很快就圍困了遼南京(燕京)。
太平興國四年,雙方在高梁河激戰,宋軍大敗。
遼國名將、南院大王耶律休哥率九千鐵騎把十萬宋軍打得全軍覆沒,太宗皇帝中兩箭,逃命中在高梁河飆了一次驢車,這才沒有被俘。
太宗箭傷年年復發,最后就死于這個箭傷上。
其實他真正的死因可能是死于心病,高梁河一戰在他心里埋下了永不磨滅的陰影,十萬宋軍被九千遼軍打得幾乎全軍覆沒,天天想著都來氣。
那時候宋剛滅了北漢并于此戰中收降楊業楊無敵,太宗挾滅北漢之余威來攻遼,誰能想到竟然會慘成那樣。
四年以后,遼景宗耶律賢病逝,遼圣宗耶律隆緒即位,年僅十二歲,他的母親蕭綽就是大名鼎鼎的蕭太后,此時開始執政。
太宗趁著人家主幼國疑,二十萬大軍兵分三路二次伐遼,東路軍是主力,由平定中原亂世的大將曹彬親自指揮,田重進出中路,潘美、楊業出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