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東路軍一出河間府就遭到遼軍主力的痛擊,南國名將南院大王耶律斜軫的四萬鐵騎把十萬宋軍又打得全軍覆沒,曹彬帶了幾十人逃離戰場。
不可不說,每一屆南院大王都厲害無比。
中路軍田重進嚇得就沒敢出去,就砍了一些契丹老百姓的腦袋,提著回去冒功。
西路軍那邊潘美、楊業出去之后,幽云十六州占了云中四個州,應該說是大捷。但遼軍主力是騎兵,等東邊的戰場一平定就迅速回師西線,然后大宋西路軍的補給跟不上,潘美只能后撤,楊業就打掩護。
最后西路軍逃了一部分回來,楊家將全軍覆沒,楊無敵兵敗被俘,關在昊天塔絕食殉國而死。
兩次大戰,兩次慘敗!
之后,大宋就被人家打老實了。
可是你不打人家,人家就要來打你,太宗皇帝兩次進攻燕云十六州失敗,蕭綽蕭太后也不是一個善茬子,哪里會忍耐。
景德元年,遼蕭太后與遼圣宗耶律隆緒以收復瓦橋關為名,親率大軍深入宋境。
名將蕭撻凜攻破遂城,力攻定州。
宋廷朝野震動,真宗畏敵,欲遷都南逃。
幸好蒼天保佑,大宋走了狗屎運,澶州前線以伏駑射殺了遼南京統軍使,蕭撻凜頭部中箭墜馬,遼軍士氣受挫,蕭太后等人聞撻凜死,痛哭不已,為之輟朝五日。
寇準趁機發起和談,這才有了澶淵之盟。
然后,宋遼邊境便有了長達近百年的太平,對于大宋而言,短時間里確實是賺了,但終究還是虧了。
史書上有了大慫的稱號,洗刷不去的恥辱。
作為趙氏子孫,也感覺臉上無光。
趙佶站在雁門關上,眺望北方,收服燕云,志在必行。
宋遼之間的和約,他將親自撕破。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殿下,遼國皇帝耶律洪基遣使而來,獻上錢財三十萬貫、東珠九斛、美玉珍寶無數,愿重新簽訂和約,希冀殿下退兵……”
種師道著甲立于一邊,抱拳說道。
大遼已經不是一百年前那個九千騎兵就能硬撼太宗十萬大軍的大遼了。
耶律洪基在位已有四十年,先有重元之亂、后有耶律乙辛擅權亂政,而他忠奸莫辨,賜死皇后蕭觀音,又軟禁皇太子耶律濬,遼朝政治進一步腐朽。
同時,他又崇奉佛教,虛耗國力,使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
而且耶律洪基堅持對宋通好,臨終前仍不忘囑咐子孫“南朝通好歲久,汝性剛,切勿生事”。
后來不到二十年,曾經輝煌的大遼,就被金給滅了。
“告訴耶律洪基,燕云十六州自古以來便是華夏領土,遼國竊取百多年,今炎黃子孫趙佶來取。如若不還,大軍攻之,滅其國,絕其祭祀。”
“是!”種師道難以壓抑的興奮,抱拳之后,匆匆而去。
軍中大將已在校場聚集,種師道為帥,折家折克行為將,另有前鋒童貫之流,以及無數將士,齊齊朝著北方望去,虎視眈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