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執念再重,也只是執念!”
“你若是將這執念,當成你的道心,那風孝文死去之后,你的道心又當如何?”
“至于那風孝文,既然注定要死,你又何必在意,他是不是死在你的手里?”
“慎之,慎之啊。”這老道人語重心長的道。
呂靈秀,乃是天師府道主張白石的弟子,論天資心性,這人絕對是萬里挑一,在天師府中,也是頗有威信,其成就元神巔峰,已有數十年,以其天資心性,以及天師府在他身上投入的資源,早在十多年前,他就應該煉虛合道,成就人間半仙。
然而,也正是那個時候,天師府之人,才是發現,呂靈秀這位道主弟子,心中隱藏的最深的那一抹執念,是多么的強烈,強烈到,這執念不消,呂靈秀,幾乎是不可能成就合道半仙——而他的執念,便是風孝文!
呂靈秀的父母,一者是山中獵戶,一者是山中的采藥人,在兩百年前,呂靈秀之父上山打獵的時候,碰到了一頭吊睛白額虎,死于虎口,而后其母上山尋人,同樣是一去不返,于是,呂靈秀便成為一個孤兒。
那個時候,呂靈秀,方才六歲。
六歲的呂靈秀,失了雙親之后,便是成為乞兒,四處流浪,但誰都沒能想到,一個乞兒,就在流浪的時候,靠著偶爾從學堂邊偷聽來的三言兩語,便識了字……
一直到他十二歲的時候,天師府的人,游歷而過,從一群乞兒當中,發現了這一塊渾金璞玉,將其帶回到益州天師府。
于是,在用了五年時間打熬筋骨,固本培元之后,只半月,呂靈秀便是成功的引氣入體,一年半的時間,便成就天罡。
那個時候,天師府中,幾乎所有的人,都以為,呂靈秀會成為這一代的弟子當中,率先成就合道之人。
又三年之后,呂靈秀化神成功,成為神境大修,然后下山,回到了故鄉,回到了那一座,吞噬了他父母性命的荒山,同時也找到了那一頭越發兇橫的,吊睛白額大虎。
但不巧的是,那一年,恰好便是甲子年,而那一夜,也正好是帝漿流恩澤四方的一夜。
當呂靈秀找到那一頭吊睛白額大虎的時候,那一頭吊睛白額大虎,剛好成就妖靈之身——理所應當的,呂靈秀朝著那吊睛白額大虎出手了。
又理所應當的,呂靈秀,失手了!
帝漿流之夜,恩潤萬物,妖靈滋生,萬靈山中,自有神境大妖,前往各處山野,護佑那些剛剛成就妖靈的小妖們,即是為了令他們不至于橫死,也是為了令這些小妖們,不至于一成就妖靈,便闖下大禍。
而那一夜,值守那一座荒山方圓八百里之人,便是萬靈山在這帝國當中的主事人,武安侯風孝文!
面對著成就神境數百年的風孝文,剛剛成就元神,連法器都還不曾祭煉成功的呂靈秀,如何會是對手?
只是一招,不,準確來說,只是連劍鞘都不曾取下的連翹長劍,信手往前一戳,呂靈秀使出來的無數種法術,便是如無物一般,應聲而破!
若非是在歷練之時,有天師府的長老暗中在旁邊護衛的話,呂靈秀,或許早就死于那帶著劍鞘的一劍之下。
但即便是如此,這一劍,也依舊是在呂靈秀這位天子驕子的心中,留下了相當大的陰影。
之后,無論呂靈秀如何的言語,對于呂靈秀取走那吊睛白額大虎的性命以復仇的想法,風孝文所展示出來的態度,便是不屑,甚至是連回應,都懶得回應!
那是最徹頭徹尾的無視。
于是,這位來自于天師府的天之驕子,就這樣眼睜睜的看著,帶走了他父母性命的仇敵,被風孝文帶離此地——之后,那吊睛白額大虎,死于一場歷練,于是呂靈秀對那吊睛白額大虎的仇恨,便是徹徹底底的,轉移到了風孝文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