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若是多加兩條成產線,基礎材料大批量一起進貨,會有各方面的量大優惠,如果月產萬臺,成本可能控制在1500以下。”
李誠微微皺眉,這和記憶中的資料不符合啊。
看來還是港島人工成本比內地高太多了,材料水電估計也貴,說得對啊,港島本就是個很缺水的地方……
在他記憶中,愛多vcd打價格戰的時候,第一個把vcd價格降低到2000塊一下。
那個時代扣光所有成本包括交稅,還能賺七八百元,所以,那時期一臺vcd成本和支出不會超過1200。
剛到這里建廠,月產萬臺總成本才控制在1500以下。
愛多巔峰期,是月產20萬臺,一臺2000塊左右,即便單臺盈利700塊,20萬個700元多是多少?
每個月!
當然,愛多能達到月售20萬臺,是因為他花兩億多拿下新聞聯播后的五秒廣告,成為央視標王。
那個年代的央視標王就是那么牛。
第一年賺一兩億,第二年賺十多億,再過去……沒風光多久vcd機一路跌破單臺千元以下,再然后dcd崛起橫掃市場。
這就是百強爭霸,風口中帶來的影響。
“內地物價和人力資源、包括水電都更便宜,最適合大規模建廠,成本會降低很多。你們拿個計劃,先建三條線,做到月產萬臺就行了。”
邵安娜和喬伊斯對視一眼,似乎想說什么,還是沒說話,怎么說呢,她們兩個都是港島出生,約翰牛留學,對于內地……本能就有不熟悉的排斥抗拒感。
這是20多年的西式教育導致的結果。
當想起眼前老板就是內地出來的,那還需要說什么?
李誠這才笑道,“如果月產萬臺,包括交稅后單機成本1500,港島也沒出現vcd呢,那咱們也可以定價五千一臺,一臺3500利潤,一萬臺就是……”
龍威直抽冷氣,“月盈利3500萬。”
這里面他是兩成,那也是700萬啊!月利潤,而龍威拍一部戲片酬才四百萬。
李誠樂道,“好好拍廣告代言吧,用點心,等咱們囤積差不多萬臺機器,在大幅度宣傳,拿了錢,換成美刀去內地建廠,月產一萬不夠,直接得奔著月產十萬臺去。”
愛多在百強爭霸時代,幾十萬成本建公司,最初和其他品牌爭市場賺了一點點,就舍得花幾百萬請龍威代言,一下子從百強中脫穎而出,快速成為年利潤上億的巨頭之一,再花幾億競爭標王。
龍威現在本就是百影大股東,哪怕這產業紅火三四年就結束了。
他們該賺的也賺的差不多了。
畢竟,從選擇vcd那一刻起,李誠就定義的很清晰,第一桶金。
無非是后續的各種情報收入太輕松,才讓vcd顯得意義不那么大了。
(ps:睡醒后更新,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