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持到最后,四人買的餐后甜點與蛋糕,每一份都分成了四小塊——
互相分享,和諧友愛。
就是離開的時候,大家的表情都不太好。
即使是鐘愛甜食的童宛宛,也覺得吃下去的其他三份蛋糕太撐了。
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為了消去飽腹感,她還提前去了下午要上課的地方——一個非常大的運動場,在那里走了一圈。
【困嗎宛宛,】1551等她結束散步后,才開口說話,【運動場也有休息室,可以勉強休息一下。】
因為聯邦第一軍校較為繁密沉重的課程負擔,很多地方都設有供在校生臨時小憩的休息室。特別是在訓練場、運動場、比賽館這類地方,休息室更是多得數不過來。
雖然比不過學校里的寢室環境,但也是能夠歇一歇的。
“那伊伊記得提前叫醒我哦。”
【好噠~】
1551除了是存錢罐、小超市、陪聊小可愛之外,又多了一個身份——小鬧鐘。
下午的課程,是對精神力應用的實踐課。
精神力應用分為許多種,而下午的實踐課,是在初步檢測精神力閾值的前提下,去開展大部分學生最期待的課程內容——《機甲實踐》。
精神力閾值,是決定能否駕駛機甲的必要條件。
當然,能成功入學聯邦軍校的,都是精神力等級為C級或C級以上的,不存在駕駛不了機甲的可能性。只不過,每個人的精神力閾值,即臨界值各不相同。
通常來說,閾值高低會隨精神力等級呈正比的趨勢,但也不排除個例情況。
而這些個例情況,有可能是精神力很高閾值卻很低,低到了連機甲都只能駕駛那么幾分鐘的程度;也有可能是閾值不穩定,數值時高時低,導致在使用機甲的過程中會造成“機甲失靈”、“操作失誤”等不正常狀態。
因此,安全起見,在每次上機甲實踐課之前,學生們都要接受一次精神力閾值檢測。
軍校用于班級課程的閾值檢測儀,不像醫療中心那樣可以精確到數值,學校的檢測儀只是初步鑒定為“正常”、“高”、“低”、“不穩定”四個結果。
大部分學生的閾值鑒定成果會是“正常”,能力優秀的學生會是“高”,而檢測到“低”和“不穩定”這兩項結果的,就需要多加注意且另行檢測,再決定這類型學生能否參加機甲實踐課了。
和精神力導師預料的鑒定結果差不多,A1班的精神力,全員皆“高”。
而給學生們配置的實踐機甲,也都是統一的、最常見的初級機甲。
“同學們,都過來一下。”
A1班的精神力導師是一位不茍言笑的女老師,面色嚴肅。
“為了不耽誤時間,我先做一下統計,”她利索的詢問:“在場的同學,有多少人是沒有體驗過機甲基礎操作的?”
言下之意就是——沒有開過機甲、沒有學過操作、也沒有體驗過沉浸式機甲互動的人,在A1班有多少個。
在聯邦第一軍校,無論精神力是攻擊系、防御系、輔助系還是治療系的學生,在晉升為階三級軍校生之前,學習的課程都是統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