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女兒曼麗復習的課本,怎么?小韓你也要參加今年的高考嗎?”面館林師傅看著韓春雷拿著女兒的教材翻著頁,對這個從柴家塢來的少年人有些意外。
“啊?高考?我…我嗎?”
韓春雷從回憶中掙脫,林師傅的話倒是讓他起了心思,對啊,來到這個時代也有些日子了,我怎么就沒想過重新回到學校去讀書,去上大學呢?
這年頭可不比后世,這個時代剛剛結束了“讀書無用論”的謬論,即將開啟“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最好時代。大學生被視若珍寶,被定為重才,包分配不說,基本上大學生被分配到地方基層或者大廠車間,就是干部的待遇。即便不是干部,也是儲備干部。
(本章未完,請翻頁)
韓春雷曾在一些珍貴的影像上看到過,八十年代的一大早,排成長龍隊伍等候開門的不一定是供銷社,還有圖書館。這個時代的青年,已經被激活了求知欲,激發了年青人應有的青春。
張喜祿湊過腦袋看了看韓春雷手中翻開的《代數1》,眼神怪怪地問道:“咳咳,春雷,你還看得懂這上面的鬼畫符吶?不能是裝吧?”
在他眼里,韓春雷的確見識有些超出他的想象,談吐也好,還是思維模式也罷,都唐塔覺得不像是個鄉下種地的娃。但是要說韓春雷能參加高考,未來當大學生,他覺得這也太天方夜譚了。這年頭大學生是什么概念?真的跟古代的科舉進士沒啥差別啊。
韓春雷剛想回話,突然面館的門簾被人掀開,人未至,但一聲清麗的聲音已然傳來,“我回來啦!爸媽,我今天收獲好大啊,你知道我見到誰了嗎?我終于見到了馬教授!”
嘰嘰喳喳,聲音清麗。
“小韓這是我女兒林曼麗!”
林師傅面帶微笑地指著進來的女孩,沖韓春雷介紹道。
韓春雷抬頭看去,果然人如其名,曼柔多姿,麗質天生。
*******************
備注:
①奎元館片兒川:奎元館面店(簡稱奎元館)1867年(清同治六年)創辦于杭州,首創片兒川。一百多年來,很多歷史名人跟這碗面發生過故事。百余年來,奎元館接待了蔡廷鍇、蔣經國、李濟深、陳叔通、梅蘭芳、竺可楨、蓋叫天、周璇、金庸等名人。1945年抗戰勝利后,原國民黨第19路軍軍長蔡廷鍇將軍同李濟深到奎元館,留墨“東南獨創”四字。
現跟文友分享奎元館的地址,大家來杭州一定要去他們家嘗一嘗片兒川。
解放店:杭州市上城區解放路154號(近中山中路)
文暉店:杭州市下城區文暉路346號(金鷹大廈旁)
②《數理化自學叢書》銷量:共發行了7395萬冊。這個數字連至今火爆全國、創造銷量第一的《明朝那些事兒》都望塵莫及,這套叢書曾改變了50、60一代知青們的命運。
③老三屆和新三屆:老三屆是指中國文~化大革命爆發時,在校的1966屆、1967屆、1968屆三屆初、高中學生。新三屆是指77、78、79級的大學生,即文~革后恢復高考后的三屆大學生。如文中林曼麗即將要參加的高考,就是1979年的高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