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妃在她眼中嫌疑不大,但她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可能,是以她才讓金鈴悄悄打聽幾位高位嬪妃的過去。
要說動機,榮妃也不是沒有,畢竟當時的主子剛剛封為皇后,在那之前也是統攝六宮的皇貴妃。
如今手握宮權且都有兒子傍身的四妃都有謀害孝懿皇后的動機。
便是當時已進宮多年的儲秀宮赫舍里氏也有這個動機。
至于鈕祜祿貴妃,按說該是嫌疑最大,也是當時最有那個能力的,因為當時的她已是貴妃之尊,偏偏頭上還壓了個出身與她差不離的皇貴妃,想來滋味兒不好受。
那些年,鈕祜祿貴妃與孝懿皇后的確素有不合,卻也只是嘴上厲害些,私下里倒未有什么齷齪之事。
英珠來了永壽宮有些日子了,也了解一些,至少表面上看不出鈕祜祿氏有何野心,尚算坦蕩。
當然,人不可貌相,一切還要慢慢看。
“宜妃娘娘自進宮起就得寵,恩寵比當時的德妃娘娘還要更勝幾分,尚未有生育便晉為嬪位,后因生下了五阿哥,便直接封了妃。宜妃娘娘又素來掐尖要強,一時風光無兩,后來又先后生下了九阿哥和十一阿哥,恩寵較往日更甚。”
宜妃的恩寵,英珠當年也是見識過的,這個倒不必金鈴說。
七妃中,宜妃是唯一一位憑寵愛就直接晉為嬪位的,其他幾位要么出身高貴,要么有生育之功,要么進宮多年,資歷深厚,宜妃以包衣出身,剛進宮就因得寵封為嬪,僅生下五阿哥就直接封為妃,其恩寵可見一斑。
惠妃因進宮較早,且出身納蘭一族,又生下了大阿哥,這才在當年那場四人封妃中位列四妃之首,宜妃能夠越過德榮二妃排在第二,靠的可不僅僅是能生。
而榮妃好歹生育過五子一女,雖然大多都殤了,但也是最該令人同情和憐惜的,最后卻在當年四人同時封妃中排了個最末,連后來的宜妃和德妃都不如,且后來恩寵再無。
以皇上連對惠妃都不曾冷淡了的態度看來,皇上還是很重情分的,不可能對榮妃冷漠至此。
英珠猜測,謀害中宮之子那么大的事不可能毫無痕跡,或許皇上早就察覺了,但又憐惜榮妃失了太多兒子,情有可原,故而才令其活命至今,但恩寵是再不必肖想了。
英珠不由嘆息,后宮之人大多苦命,似榮妃這般,又何嘗不是后宮中大多數人的縮影?
只是有的人選擇認命,茍延殘喘,有的人想要拼盡力氣討回公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卻不知自己也陷入了那無盡的怨恨中,討回了公道,卻不為人體諒,如同孤魂野鬼,丑陋又孤寂。
英珠不想變成那樣的人,失去一切,人生變得冰冷,毫無意義,所以她要更謹慎。
即便要報仇,她也要一步步來,要那個掌握權柄的人親手斬殺那些惡人,讓主子曾經最愛的人為她的主子討回一個公道。
只有如此,主子九泉之下或許才能安心。
而她,不需要以自己的人生為代價,報仇只是她的目標之一,不是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