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密則敗。
所謂的人多嘴雜,并非說有人真有背叛之心,而是每個人對待不同的信息都有會相應的反應,從而在有心人的眼里就容易露出破綻。
比如說李知誥之事,韓謙保密到今天,就是不想晚紅樓那邊知道他已經猜到這最為核心最為關鍵的秘密,這樣晚紅樓才有可能露出破綻為他們利用。
馮繚猜測到韓謙決意交出兵權,退去敘州,也是想著讓晚紅樓內部的矛盾,讓三皇子與太妃、與信昌侯府的矛盾先暴露出來吧!
李普做到這一步,至少是不會有什么更大的野心跟想法了,他只要老老實實跟三皇子認軟,三皇子大權在握、聲望漸隆,也不會跟他計較前嫌,但倘若李知誥是前朝宗室子弟,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這也將最終導致信昌侯府與晚紅樓的最終目標嚴重沖突,這里面還牽涉到太妃,這一切還真是熱鬧了呢。
而李知誥真是前朝宗室子弟,相信他也會爭取出鎮襄州或壽州的機會。
想到這里,馮繚情不自禁的想,要是韓謙能稍稍減輕楊元溥對他的忌憚,以退為進,未嘗不是上策。
現在有些秘密不能說給馮翊等人知曉,馮繚也是頭痛,當下只能敷衍說道:“赤山軍征召奴婢入伍,令世家門閥忌憚極深,而先帝及殿下以孝道立國,大人孝期未滿,此前也僅僅是以了先大人遺愿之名來金陵,所以不管怎么說,戰后大人都需要上書請求回敘州守孝。至于殿下到時候奪不奪情,就兩說了……”
“韓謙真要上書請回敘州守孝,殿下還不就順勢答應下來了?”馮翊咂著嘴說道。
“那也沒有辦法的事情,”馮繚說道,“大人需要回敘州守孝,但我們要是有人愿意留下來為殿下效力,卻也是可以的,同時也需要有人留在殿下任事,免得殿下身邊都是說敘州壞話的奸佞之徒!”
馮繚想法轉變過來,便照著韓謙交出兵權返回敘州的方案考慮后續的事情,也看出韓謙之前有一些閑棋冷子還是有用意的。
交出兵權之后,左廣德軍及將卒家小的要如何處置,就只能商議著來,他們則失去主導權、主動權。
到時候三皇子即便給足韓謙的面子,兌現韓謙對投營奴婢的承諾,同時也獎賞這些將卒的軍功,最大的可能也是將他們拆散開來安置,不可能集中安置在廣德軍制置府附近。
對于大多數底層民眾而言,主要還是求穩、求安生,分散授田安置之后,最大的訴求得到滿足,之后頂天偶爾念念韓謙的好,其他事情就不要指望他們能做什么。
然而對有些人,他們在拿起刀弓矛戟的那一刻,胸臆間的熱血便被點燃起來,雖然他們中很多人視識字學習班是折磨,但掌握基礎組織、操訓之法,對當世有著更深刻的認識,他們胸臆間被點燃的熱血,又怎么可能會被熄滅掉?
他們一旦被分散安置到州縣,沒有其他晉升途徑,又不甘心被壓制在底層沒有出頭之日,要么通過經商、行商,要么通過與敘州出身的官員聯絡,保持與敘州的聯系。
所以說,他們還是要有相當多的人留在金陵,或分赴其他州縣及軍中任職的。
另一方面,韓謙有回敘州守孝的需求,其他人立下大功,理應受到朝廷的提拔跟獎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