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百人,其他兩百多健婦、少年,也可以充當內衛人員使用。
編女營及少年營,乃是赤山軍成立之初就有的傳統。
孔熙榮統領貼身護衛韓謙安全的精銳侍衛,以及在奚荏、何柳鋒負責,沿途刺探敵情的精英探子,總計有一百二十人。
只不過孔熙榮、何柳鋒之前主要護衛韓謙潛入揚州,與王文謙見面,敘州的精銳人馬,前期沒有參與白蹄岡這邊的營地建設。
韓謙這時候趕回來,看到馮繚、郭榮、馮繚等人的協助下,白蹄岡這邊的營地,主要是在東面臨湖的一側山坳里,利用廢棄的祠堂、村舍,修建出能夠供眾人遮風擋雨的營房,防御方面的設施等同于無。
這倒不是說馮繚、郭榮他們不擅長營造。
事實上,馮繚、郭榮、馮翊三人,即便在營造之事不及季希堯、陳濟堂等人甚多,但在敘州這些年耳濡目染,接受新學的熏陶,純理論性的推演也并不比季、陳等人差太多,而在營造實踐上,更非當世的所謂大匠、工師能及。
他們主要還是想著等韓謙返回后,就立刻先撤回敘州去,藏身白蹄岡為避免打草驚蛇,才刻意沒有修建防御措施,就想著表現逃荒流民的樣子來,以免引起各方勢力的注意。
考慮這邊隨時有可能會遭受到襲擊,韓謙也打定主意,等赤山會能白蹄岡站穩腳后再說其他,白蹄岡這邊的營地建設思路就立刻做新的調整。
好在駐守石梁縣南翼的禁軍,現在對沿途關卡的盤查不甚嚴格,林勝他們也得以攜帶一批相對充足的物資及鐵制工具、兵甲器械過來。
白蹄岡雖說僅有四五十米高,山勢談不上險要,一面臨湖,三面皆是平川,談不上易守難攻,但也要看什么烈度、什么級別的戰斗了。
考慮到無論淮東也好,安寧宮也好,在洪澤浦以南、樊梁湖以西的這塊區域內,所能直接控制的精銳武力都極為有限,最多糾集一批沒有經過訓練、兵甲不全的烏合之眾襲擊過來,那白蹄岡的地形卻很有研究、利用的價值。
白蹄岡山勢,西勢較低,難以攀登,山體南北綿延兩面,形成面向東面湖蕩的弧形,赤山會眾此時的營地,就位于白蹄山東坡、面朝湖蕩的山坳里,之前就有一座被廢棄的漁寨,還有五六艘殘破的漁船擱淺在蘆葦灘上。
山里林木茂盛,湖灘上的蘆葦更是茂盛。
除了南北口子能進襲營地外,從西邊有道山溝,地勢平易,方便攀爬,即便不偷襲,敵人也能較為容易的從西邊強攻登上山嵴。
研究下來,也就這處地形最容易設置陷阱,韓謙便著人以竹木為筋,編織蘆席,然后用松杉木做框架支撐,數張蘆席疊到一起,做成一張張蘆席柵床。
在山溝子的頂頭或兩側地形絕險的崖坡上,將這些蘆席柵床,一側支地,一側用繩索系住樹樁子,懸空起來,上面堆滿碎石,用雜草遮掩起來,等敵人入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