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唯有敘州、棠邑能大規模生產,并且短時間內就能大規模推廣應用下去的工業品,怎么叫馮繚不興奮?
…………
…………
原本大家都準備休息了,馮翊趕過來搞得雞飛狗跳,睡意都跟賊似的跑得無影無蹤。
馮翊是午時趕到亭山的,就在亭山吃了一頓飯,然后馬不停蹄的趕到石梁,沒見到韓謙,又趕到磨盤谷來,已是餓得饑腸轆轆。
不過,護送他的扈兵,半途獵到一只黃羊、一頭獐子,馮翊看大家都沒有睡意,便拉著一起找了一塊空地,點起篝火,將黃羊、獐子剝皮架到火堆上烤起來。
眾人滿嘴是油的吃到天色微明,才早早睡去,一直睡到午后才動身趕往大通嶺,實地去看煤層的勘測情況。
在大通嶺附近的山里走了三天,視察幾處山寨以及新設立的兩處鄉巡檢司,發現五尖山北段,簡單就是一座煤山。除了大通嶺之外,淺層煤炭資源,幾乎分布于五尖山脈北
(本章未完,請翻頁)
段各處。
當然,五尖山北段峰嶺之間,也發現有前人開采煤炭的遺跡,但淮南地區近百年來戰事頻頻,前人采煤燒炭的舊事已經湮滅于歷史塵埃之中。
可見頻繁的戰亂對整個社會的沖擊是何等的強烈!
不管要不要進五尖山大規模采煤,五尖山北段新成立兩處鄉巡檢司,管轄附近三十里縱深的山區,十余座村落、逾四千口人,都需要修一條簡易驛道,確保兩個鄉巡檢司,與所屬石梁縣及淮陵縣的聯絡,這樣也能確保小規模的煤炭開采,能用牛馬車從陸路運及附近的水路碼頭,往更遠的區域擴散。
雖然在五尖山奔波不休,但相比山外依舊炎熱的天氣,烈日之下草樹都要被曬焦掉,山里樹木蔥蔥,卻也是十分的舒適。
韓謙原計劃八月底之前要趕去壽東的,卻不想在計劃離開五尖山前往岱山寨的前夜,大降暴雨,雨水像從蒼穹之上傾泄下來,沖毀從五尖山北段出山的險僻小道。
接下來數日豪雨不斷——這也是入秋之后罕見的大暴雨,從沿海地區刮來的大風,叫山里樹倒路塌。
除了先派人出山報信聯絡外,韓謙、馮繚他們就被迫困在山里。
一直到九月初六,在大雨歇后,韓謙他們才跋山涉水,翻越五尖山北段的低矮山嶺,趕到岱山寨,一路都擔心巢濠等地的災情越發嚴重。
到濠州后,不僅兼領濠州刺史、統轄淮陵、臨淮、昭義、鐘離、壽州五縣,負責率部從東面及南面進逼壽州軍的林海崢從壽東趕過來,高紹與負責刺探、搜集中原情報的王轍也從東湖趕到岱山寨來見韓謙。
王轍這次也帶來中原及河朔地區最新的消息。
三月中旬,蒙兀騎兵及漢軍步營穿越太行山,進入澤州時,雖然當時的澤州城在梁軍控制之下,但整件事對梁軍的震動太大了。
梁帝朱裕統領十萬兵馬北伐潞州,真正的主力兵馬,乃是他親率的三萬侍衛親軍馬步兵精銳,其他兵馬有一部分是南衙禁軍,有一部分乃是從諸州縣征調的州兵,還有一部分是從魏博征用的藩鎮兵。
汴京叛變、后路被斷、糧食將盡,又久攻潞州不下,晉軍在前,胡馬在后,人心惶惶,軍糧維持不了多久,即便梁帝朱裕有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本事,也只能先確保嫡系精銳先撤到澤州城,保證聯系關中地區的汾水河谷這一條退路不被切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