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榮這次進城與溫博秘談,也攜帶相應的兵戶名單,韓謙要求溫博將這三千人左右的將卒單獨抽調出來,編為一都。
這一都兵馬,都虞候及營指揮等武將可以由溫博指定將領出任,但行軍司馬一些看似不重要的佐職,卻需要接受棠邑指定的官吏擔任,也需要向這些將卒公開其家小為棠邑收編、并得以安置的事實。
時逢亂世,普通將卒作為最底層,身如飄萍,只能隨波遂流,都無暇顧及家小流落何方,但對那些明確知曉家小已得棠邑安置的將卒而言,他們還是能形成相對穩定的向心力跟凝聚力。
除此之外,溫博率部離開羅山城之后,羅山城將由襄北軍接管,但城內兩萬多平民則會交給棠邑軍移往谷水河東岸安置。
郭榮代表韓謙同時要求溫博將之前從地方強征入伍、加強城防的兩千多丁壯,也獨立編為一都。
等朝廷正式做出招降羅山守軍、并使追隨左武驤軍之后進攻關中的決議,需要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里,韓謙則是要求溫博做好遠征的籌備工作……
…………
…………
張潛在羅山城停留了兩天,在溫博的安排下,也與守軍營指揮一級的武將見過面,參觀過城里的兵營,大體掌握守軍的一些狀況之后,又出城與李知誥見了一面,之后便快馬加鞭,趕到安豐,然后再乘船經巢湖、裕溪河、長江一路東進,九日趕回到金陵,向沈漾及其他參政大臣回稟他這十數天以來的招降之旅。
而差不多同一時間,李秀率部成功攻陷武關的消息也馳馬傳回金陵。
攻陷武關,便打開挺進關中的通道,但唯有攻下藍田縣東南的峣關,才算是真正打開雍州腹地的門戶。
目前李秀、張封正率部沿商洛道(武關道)北進,但從武關到峣關所在的秦嶺北麓峣山,還有近三百里的曲折山間驛道。
黃慮、李秀以及張封等將,都不擔心關中梁軍在四面受敵的勢態下,有多強的實力能阻止他們攻下峣關,但問題在于攻下峣關、打開往關中腹地挺進的門戶之后,楚軍想要盡可能多的分食戰果,相比較蜀軍以及北面的蒙兀騎兵以及魏州叛軍,就顯得兵力有所不足了。
即便關中梁軍最終大敗,他們也很難從兵力占據絕對優勢的蜀軍及蒙兀人的手里
(本章未完,請翻頁)
,奪得雍州城這座前朝故都,更不要說將整個渭水平原都控制在手里。
因此,黃慮、李秀、張封等將馳奏朝廷,上疏提出兩種建議。
第一是建議朝廷征調更多兵馬,奔赴峣關前線,待攻陷峣關之后,則有更強的實力參與對關中地步的瓜分。
倘若不能增派更多的兵馬,僅以左武驤軍為主,他們則主張在攻陷峣關之后,就暫時停止繼續對雍州腹地用兵,守住峣關這個能直接對雍州腹地用兵的門戶關隘,占領峣關與武關之間的商洛、上洛兩縣,以觀后續的局勢發展,而不是倉促的進入關中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