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由于馬鎧無法將戰馬的脛足部位都保護起來,反而成為被棠邑軍受攻擊的弱點,眼睜睜看著一匹匹高大的戰馬跌倒,重甲騎兵將卒也紛紛被摔下馬背,即便爬起來,沒有被壓在馬身上,也只能在混亂的戰場之上殺作一團。
西路陣列無法往南展開,甚至還被棠邑軍打得往岸邊收縮,東路陣列的側翼就暴露出來,看到希玄寺方向有一隊騎兵在伊川河東岸集結,烏素大石擔心東路陣列暴露出來的側翼會成為受攻擊的弱點,只能下令東路兵馬放棄對韓元齊所部的進逼,同步往后收縮。
韓謙顯然也不會第一天就倉促的決戰,至少短時間內,他在河洛戰場能用的嫡系精銳太少,經不起消耗,前期作戰的目標,主要是保證敵軍無法在南岸站在腳,甚至可以利用兩翼的山地丘陵,將敵軍限制在伊洛河口,使其兵鋒不能延伸到偃師境內。
再有十天半個月,禹河沿線的冰層就會逐步消融。
禹河有著中原最為嚴重也是最為典型的凌訊。
每年冬春季,禹河中下游河道冰層春季消融晚于上游或者說冬季結冰早過上游,冰凌積成的冰壩就會阻塞河道,使河道不暢,上游來水會漫灌兩岸的土地。
蒙兀人在武陟縣境內造壩截河,迫使禹河從滎陽城東側的大堤決口改道南下,這實際會加重孟津到滎陽這一段的禹河凌汛災害。
這也意味著敵軍即便暫時在伊洛河口位置站住腳,但無法進入地勢更高的偃師縣境內,在禹河進入凌汛期,也必然要先退到北岸去。
敵軍新的攻勢要等到凌汛期過去之后,利用舟船橫渡禹河,才能重新展開……
…………
…………
文瑞臨與郭端鐸沒有在洛河戰場滯留太久,第二天就告辭韓謙,帶著第一批南下將吏,離開洛陽南下。
嵩南棧道,修于伏牛山與嵩山之間,目前是出河洛、經汝蔡,南下淮西的主要通道。
走草草修就的雙龍溝棧道進入商洛,再走武關道經鄧均到淮西,道路更狹險、曲折。
雖說千百年來也有不少山民、獵戶以及藥農出沒嵩山南麓、伏牛山北,也有數以百計的村寨座落其間,但由于河洛通往豫西,要么走賈魯河、沙潁河水道,要么走嵩山、伏牛山東麓的馬市坪驛道銜接豫西諸州,前朝以來并沒有在伏牛山與嵩山正式的修筑一條從河洛南部、經汝州通往陳、蔡等地的官驛。
伏牛山北、嵩山南麓的地勢看似不高,但溪流溝壑縱橫,將地形切割得零碎,以致嵩南并沒有一條完整的通道溝通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