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裕返回蔡州,先攻下新鄭,短時間內無力進攻滎陽重鎮,禹河決堤之后,滎陽與新鄭之間的淺淤地域又盡數被大水淹沒,之后才被迫率部不計傷亡的從嵩南進入河洛南部。
好在朱裕在河洛南部的地方勢力心目里,威望極高,撕開叛軍在嵩陽等地的攔截,然后一路沿伊川河進攻到洛陽城下。
文瑞臨他們通過嵩南棧道時,才二月十日,嵩陽境內的氣候要稍稍暖和一些,冰雪已融化,狹窄的驛道被過往的人馬踐踏得一片泥濘。
“嗨呦”不絕的號子聲,響徹在這條驛道之上,不僅有成千上萬的車馬通過,驛道兩側也集結兩萬多精壯民夫,就此取材,敲碎落石、采撈河砂,填補泥濘坑洼處。
韓謙還沒有直接著手調整河洛的地方官員,但汝陽、嵩陽兩縣的縣令甚至在正式行禪讓之前,就分別由霍肖、郭逍兩人接任,也第一時間在兩縣設置鄉巡檢司。
他們的任務就是以最快的速度,調動兩縣的人力、物資,進一步整修、拓寬嵩南棧道。
(本章未完,請翻頁)
嵩南棧道目前是大梁最重要的生命線,前期不僅僅局限于人馬,更重要的是多少軍械物資能通過去,都將直接決定河洛戰局的走向。
雖然之前從下蔡、鄲縣以及光州最近的三個地方,抽調精銳北進河洛,但將卒隨身僅攜帶兵甲,甚至因為棧道狹窄,近兩萬匹的軍馬都留滯在汝州境內,更不要說床子弩以及各種戰車以及修造戰船的諸多精鐵構件了。
目前嵩南棧道的運力,天氣晴好之時,每天僅僅是用數百匹軍馬駝運千余石物資過去。
倘若一個月僅能運入兩三萬石作戰物資進入河洛,都未必能滿足八萬將卒的糧秣缺口,不要說明顯提升諸軍的戰斗力了。
文瑞臨這時候重走嵩南棧道,也能看到棠邑直接接管汝陽、嵩陽兩縣之后的實力來。
一路過來,差不多有三十座鐵索橋同時進入修造階段,這距離汝陽、嵩陽兩縣被接管才剛剛二十天。
嵩南棧道運力受限,地形險峭還是在其次,主要還是被南北縱南的溪河溝壑切割,而這些溪溝又深又陡,即便過去半年梁軍在沿路搭建浮橋,或緣坡嵴繞走到狹窄處搭建木梁橋,都還是極為不便。
關鍵是馬車不能通過,更是直接限制了運力。
先因陋就簡的搭建鐵索橋,然后再逐步的建造鐵梁橋,將嵩南棧道的運力一步步擴大、提升上來,才是河洛形勢能否真正穩定下來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