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對在年中之前收復關中,洛陽早就有預測,而后續對關中治理、防務安排,韓謙也早就傳詔征詢荊振、孔熙榮、李知誥、馮宣以及柴建、朱貞等人的意見。
即便沒有公開宣揚,但這時候大梁重臣宿將心里都已經非常清楚,韓謙心里已經將天下重歸一統視為己任。
隨著大梁疆域的不斷擴張,后續如何治理地方也已經成為朝野將臣議論與關注的重心。
前朝初期仿照西漢時的刺史制度,將天下按照山川形勢、交通便利,分為十五道,按需要設立監察性質的官員協助中樞監管州縣,但只起到監察性的作用,并沒有在州縣之上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行政區劃分。
前期到中后期,最初用于邊境地區的節度使制度被廣泛用于全國,天下政區基本被各節度使瓜分,以致最多時天下出現四十多個藩鎮,形成地方藩鎮割據的局面,最終致使前朝覆滅、天下四分五裂。
梁晉蜀楚立國之后雖然在延續舊制的基礎上,也花了很大的心思去推行既方便治理地方,又能限制地方勢力坐大、權臣割據的新制,但時間都太倉促,都不是很成功。
一定要說有能借鑒的例子,那就是當年在削藩戰事之后,為方便楊元溥掌握收復的湖南諸州壯大勢力,天佑帝在潭州設行尚書省轄管潭朗岳鄂詔衡敘辰諸州,可以說較為成功的一例。
楊元溥登基繼位,湖南行尚書省繼續保留下來,但不再設統攝軍政的行尚書令,而以宣慰使、轉運使、按察使分掌湖南諸州的軍政、財賦以及刑獄監察等職。
這樣既方便對地方的治理,成功壓制地方勢力抬頭,又避免軍政大權過度集中到一人手里。
韓謙現在就有意愿在收復關中之后,直接成立大梁的第一個雍州行省,左內史府、議政院也就相關問題,反復討論過好些日子。
四天后,高紹與洗尋樵、韓成蒙等官員,攜帶韓謙的詔書趕到醴泉,與荊振、李知誥、孔熙榮等人會合,正式宣布成立雍州行省,以雍州為行省首府。
除了今年五月之前收復的鳳、岐、雍、同等州縣后續都將改府縣制以及即將收復的渭北諸州外,漢中府、金州府、商洛府、華潼府,都一并置入雍州行省轄域。
相比較湖南行尚書省,雍州行省將以經略使、按察使執掌兵民政事及吏治監察刑獄等事,第一任經略使、按察使由荊振、洗尋樵出任,同時也明確五年的任期。
韓成蒙出任首府雍州府第一任知府事。
雖說經略使之下設有兵備司轄管地方兵政及預備役部隊,但現役主力作戰部隊,猶由各個行營軍直轄。
根據戰事的需要,將于隴山以西設隴右制置使府,轄秦州、成州、武州,治天水,以柴建為隴右制置使兼領隴右行營軍都統制,轄趙慈、侯莫、周通等三旅步騎負責從隴山以西的防務以及從南面往北打擊占據銀夏等地的平夏部羌騎勢力。
以商洛行營軍及梁州軍鄧泰、張松、柴訓等部,編雍州行營軍,總編六旅三萬現役步騎戰卒。
馮宣以雍州行省經略副使及慶原延麟諸州都督軍事兼領雍北行營軍都統制;除了收復慶原延麟等渭北四州外——事實上五月中下旬,慶原延麟等渭北諸州的守軍都不戰而逃,馮宣兵不血刃奪得這四州之地并入雍州行省——雍北行營軍后續還將負責從西翼進攻蒙兀北院控制的領地,對其進行軍事打擊。
梁蜀目前關系還沒有破裂,不會直接設置行營軍,但也必然需要駐以精銳主力,盯住梁蜀兩國的邊防。
韓謙使朱貞出任梁州府(漢中)制置使,率領兩旅步騎坐鎮梁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