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很清楚以自己的實力跟劉備對抗無異于以卵擊石,可又不能放任百姓過河。
為此他就裝聾作啞,一邊派士兵去南岸阻止百姓,一邊人在懷縣,假裝是部下擅自做主。
一旦劉備真的來找他麻煩興師問罪,他就說是部下做的,不關他的事情。
這也算是沒辦法中的辦法。
畢竟再不想點轍,治下百姓就要跑光了。
到時候沒人種地,軍糧從哪里來?部隊就要解散。
那他這個河內太守,治下一沒人口,二沒軍隊,比在交州那鳥不拉屎的地方做刺史的士燮還要慘。
聽到王匡的話,韓浩還想問問具體情況,就在此時,門外興沖沖進來一名裨將。
“使君,好消息。”
那裨將就是王匡選定的背鍋俠,還懵懵懂懂,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命運。
王匡見本應該駐守在河陽縣,防止百姓過河的裨將忽然跑回了懷縣,不由大為不悅,只是礙于他口中說的好消息,便板著臉道:“什么消息?”
裨將還不自知,單膝下跪拱手道:“劉備軍撤兵了,他們把孟津渡口讓了出來,這樣百姓就不能夠從沿河過去了。”
“真的?”
“屬下親眼所見。”
“好好好。”
得到肯定的答復后,王匡大喜。
為什么他的部下會與平縣守軍起沖突?
那是因為孟津渡口非常特殊。
黃河中央有很多島嶼和沙洲,平縣河對面是河陽縣與溫縣,在這一段黃河當中,有連綿數公里都可以通行。
所以此段也統稱為孟津渡口,當初何進在這里駐兵,就是在所有島嶼沙洲上全部派兵把守。
如此百姓要想過河就非常簡單,那么寬的區域,隨便挑一截沒有人控制的黃河段過河就行,根本就不需要選某一條特定的道路。
沒有辦法,畢竟就好像后世邊境線很長,是不可能嚴密看管住所有偷渡者是一個道理。
因此王匡的部下就只能越過了邊境線,進入了孟津渡口,也就是控制住河面上的沙洲島嶼,才能將百姓過河的道路堵死,這樣自然就與原本駐扎在河面上的平縣守軍起了沖突。
現在劉備軍忽然撤兵,就是把河上的沙洲島嶼讓出來。那么整個孟津渡口,就掌握在了王匡手里,百姓就徹底沒辦法過河了,怎么能不讓王匡高興?
“聽聞劉青州速來以仁義聞名于世,今日一見,果然如此。使君,依我只見,這是劉青州給予使君的善意,我等也當回報才是。”
韓浩又向王匡進言。
王匡問道:“如何回報?”
韓浩道:“自然是向陳暮修書一封,好言答謝,再贈予一些禮物。”
“呵呵。”
王匡笑了起來:“那陳子歸不過是個毛頭小子,得勢也只是這幾年的事情,有什么好答謝的。我年長于他,又曾經仕于大將軍,替大將軍報仇,功勞比之他高得多。他尊敬于我,自行退兵,也是理所當然。元嗣之言,非高士之見,多此一舉爾。”
“使君......”
“好了,莫再多言了,你退下吧。”
“唯......”
韓浩無奈,只能退下。
王匡卻是面有喜色,劉備軍撤兵,算是了了他的一樁心結。
他就怕萬一雙方起沖突,劉備真找借口收拾了他。
現在能夠和平解決,就最好了。
那如今該做什么呢?
當然是把那些準備逃跑的世家大族全都抓起來,拷問糧草錢財。
【看書福利】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嗯。
接著大刑,接著拷打,一定要將他們的油水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