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繼續依附劉備,尊崇現在洛陽所謂的大漢朝廷?
這是個關乎于未來發展的問題。
在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前,曹操確實是個漢室忠臣。
可現在的問題在于,作為聰明人,他的謀士團以及曹操自己,已經能夠預見到,未來等劉備打下了江山,無后的劉虞死后,稱帝登上皇位,是遲早的事情。
所以擺在曹操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繼續當所謂的“漢室忠臣”的話,那將來不可避免的就是自己變成劉備的附庸,成為劉備的下屬。
而不當“漢室忠臣”,那就只能自己另立山頭,自己打一片江山出來。
如果是前者,那真是讓曹操生不如死。
曹操可以接受劉虞做天子,甚至可以接受劉虞的子孫,或者朝廷再從河間府抱養一個龍子龍孫回來做皇帝。
要真的是這樣,他曹某人跟著現在的洛陽朝廷,哪怕做一次治世之能臣又有何妨?
可他唯獨不能接受最后是劉備摘了桃子,享受勝利的果實。
先不說法理問題,單說劉備的身份,比之曹操差遠了,哪怕是現在,名義上大家也是平起平坐。
結果到最后你當了皇帝,我還是臣子?
從心里也接受不了啊。
更何況劉備雖然也是劉家子孫,可他是前漢王室的后代,并不是光武一脈。
一旦他做了皇帝,跟重新開辟了一個朝代有什么區別?
因此種種原因,讓曹操并不認可劉備。
他認可劉備現在是做漢朝的臣子,可他絕對不能忍受到最后是劉備做皇帝。
與其如此,還不如最后自己打一片江山出來來得干脆。
只是現在青州勢大,讓曹操不得不在想要不要因為他們強勢,而暫時繼續與他們保持友好的問題。
可那樣一來,自己勢必會犧牲很多利益。自己要到什么時候,才能熬出頭呀。
想到這里曹操就更加迷茫。
不過作為曹操早期的重要謀士,戲志才對于他的幫助相當大,在曹操最為艱難的時刻,也一直是戲志才在加油鼓氣。
戲志才知道他的擔憂,努力勸道:“明公,切不可望而生畏呀。不管我們將來要發展向何方,至少眼下,我們必須要強大自身,才能于各路諸侯之中屹立而不敗。”
“努力壯大自己嗎?”
“是的。”
“可又如何能與青州相比?”
“人活在這世上,本就充滿了定數,誰又能知道未來是什么樣呢?也許王芬與劉備之間的矛盾,就是我們崛起的契機。”
“只是劉備現在掌控著洛陽朝廷,我若與他作對,豈不是要背負漢賊的罵名?”
曹操有些沮喪,劉備現在握有大義名分,他處處感覺到被動。
“誰說劉備握有大義名分了。”
戲志才卻笑了起來:“至少眼下洛陽的朝廷還是以伯安公為主,就算劉備想篡位,也得問過滿朝諸公的意見。”
“伯安公與洛陽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