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信的內容恩威并重,軟硬兼施,可謂相當有效果。
蕭建看罷,頗為意動,因為信上說得沒錯,現在劉虞在洛陽即位,大漢天下也算是有了個皇帝,而且陶謙也是承認劉虞的,他這個徐州牧還是劉虞敕封,當時也是欣然接受。
結果陶謙轉頭就攻打同僚,按理來說,確實犯了死罪,劉備遵從詔書來討伐他,并沒有什么問題,就算自己投降了青州,在道德上也沒有什么被人指摘的地方,畢竟他作為一地國相,忠于朝廷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只是......現在不是歷史上那個陶謙病死,劉備和呂布在徐州互相攻打的時候。而是陶謙暫時還在,陶謙此人對他蕭建還算不錯,按照東漢二重君主觀,如果背棄了陶謙,有不義的嫌疑。
不投降的話,不忠。投降的話,不義。是選擇忠,還是選擇義,一時間蕭建還真陷入兩難之境。
“你們覺得如何?”
沉思了片刻,蕭建把書信給予了屬吏觀看。
諸多屬吏看罷,也不知該說什么,府邸之內一片沉默。
過了好一會兒,長史才說道:“青州既然奉詔出行,不若遵從天子詔令?”
主簿連忙道:“不可,若是陶公怪罪下來,難免有人罵使君不義,還是修書一封,嚴詞拒絕為好。”
“可城外數萬大軍持戈以待,莒縣兵少糧寡,整個城池也不過一萬多人,如何能敵?難道你要大家一起陪葬不成?”
“額......要不然,便......”
“便什么?”
“便不修書過去,只派人告知一聲,說使君感恩于玄德公仁義,但也不愿意背主,因而.....兩不相幫?”
主簿想了半天,憋了個餿主意出來。
眾人翻著白眼。
就連蕭建都怒罵道:“你這蠢物,若是如此,我就不忠不義也。”
兩不相幫,那就是墻頭草,誰都看著厭惡。
主簿委屈地不敢說話。
眾人議論紛紛,有人說還是先觀察觀察,看看青州軍動向再做決定。也有人說,不要回信,頑強抵抗,還有人說干脆投降算了。
幾名屬吏意見都沒有統一,蕭建頭都快裂開,思來想去,還是覺得這群下屬實在不靠譜,還是要自己拿主意。
猶豫片刻,他將眾人都趕出去,自己則在桌案上用左伯紙寫了一封回信,準備讓人送出城。
青州近在咫尺,關中、西涼、巴蜀、淮南、荊南等偏遠地區可能還在用竹簡,但關東地區,多已普及,就連冀州也賣,算是青州一項大收入。
回信很快寫完,蕭建命人送出城。
過了約一刻多鐘,城外營寨之中的陳暮就已經接到了信件,攤開一看,頓時笑了起來,對臧霸蔡陽道:“小小莒縣手到擒來矣。”
臧霸笑問道:“都督,難道城中之人已經準備投降了否?”
“那倒也不是。”
陳暮搖搖頭:“士人的通病罷了,既怕死,又想得名,我成全他便是。”
說罷,很快又寫了一封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