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拉扯著孩子的夫妻,領到救濟糧后痛苦流涕,有士兵去詢問,才得知家中老人為了節省點糧食給兒孫,前日餓死了,終究是沒有等來這一刻。
還有一名垂垂老者,端著一碗稀粥,干瘦的臉龐像是飽經了無數風霜,緩緩走到陳暮的身邊蹲下,咕嚕嚕地喝起來。
陳暮看著這一切,以前大哥施粥的時候,那時還沒有覺得有何感觸,以為不過是平常之事而已。
但現在自己親自做的時候,看著無數人在自己手中活命,雖不是什么普渡活佛,救苦仙人,卻能夠感覺到一股油然而生的自豪感。
這或許,就是大哥所能夠感覺到的快樂吧。
他心里想著。
“后生,你怎么沒去領粥呀。”
身邊的老者打了第二份粥,也許已經是兩天沒吃過什么東西,第一碗粥喝下去,有了幾分力氣,腳步加快了許多,手里卻是端了兩碗粥過來。
他看著陳暮咧嘴一笑,缺了好幾顆牙:“看著粥挺多的,若是浪費了可惜,給你帶了一碗。”
“多謝老父。”
陳暮四下看看,周圍無人,確定老者是在對自己說話,便很恭敬地接過來,雙手捧住,學老者一般,蹲在地上。
《漢書·張良傳》:“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如果是個陌生不認識的老人,可以稱呼為老父。
因為是戰時,為了方便,陳暮就沒有穿什么羽衣鶴氅,只是一身粗布短衣,老者還以為是個臉皮薄不好意思去要粥的后生仔,順手幫他拿了一碗來。
老父笑呵呵地道:“快吃吧,一粒粟,一粒麥,一粒米,都來得不容易,可不能浪費咯。”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陳暮隨口應了一句。
老父睜大眼睛,上下打量著他道:“后生莫非讀過書?”
“倒也念過幾年。”
陳暮飲了一口粥,粥很溫,里面甚至還加了一點點青州產的蔗糖,帶了絲絲甜味。
老父感嘆道:“你們這些讀過書的后生,可都是大才呀。現在青州的劉使君對我們百姓都極好,也應當是歡迎你這樣的讀書人,若能投效于他,必能有個前程。不像老漢,沒讀過書,只耕了一輩子地。臨老了,地也被縣里豪強奪走,一家人無依無靠,險些餓死。”
陳暮心情略微沉重地說道:“如今青州大軍來了,朗朗晴空也就來了。以后老父也家中也會分田地,再也不會挨餓了吧。”
“是啊。”
老父仰起頭,低聲說道:“我快要老死了,死之前,能再耕幾年田地,我也就心滿意足了。”
陳暮問道:“老父耕了一輩子地,就無甚積蓄嗎?”
老父微笑道:“本應是有些,只是見不得別人苦難,鄉鄰家中有時遭了事,需要救濟,也就救濟了,這些年到處打仗,常有餓著肚子的外鄉人來,能幫幾個是幾個。”
“可是救了別人,當有一天老父的土地被那些豪強奪走之后,老父也險些餓死了呀。還不如在好年歲,多攢些糧,賣了錢,荒年也能買點粟米。”
陳暮的臉色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