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想來,自討董伊始,天下之名,皆被劉玄德占光。
自己除了得個討董的名聲以外,卻不得什么大利。
世人恐怕皆以為,我曹孟德,是個好惹之人。
如果能以屠城之策,一者震懾陶謙,盡快取了徐州。
二者,建立威嚴,讓世人知我曹操的厲害。
這或許,也不是一件壞事......
......
......
瑯琊國,繒城。
陳暮這個時候正在做什么?
他正在收買人心。
陶謙治理徐州以來,所任之人,多是讒匿小人,導致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徐州由是漸亂。
現在徐州就處于比較混亂的階段,各地豪強欺壓百姓,很多人家破人亡,流離失所。
打下繒城之后,陳暮就按照慣例,開倉放糧,懲處了一部分欺壓百姓的豪強,將田地還給百姓,以此宣傳青州之仁義。
打地主,分田地的事情他現在還不敢干。
但借著為百姓做主,處置小部分豪強,瓜分他們的田地,再安撫大部分的豪強,以此收復民心,拉攏世家的膽子,還是有,而且很大。
各地百姓得了實惠,再加上青州宣傳仁政,讓隨軍搞宣傳工作的泰山書院政學院學子,深入基層百姓,一邊舉起洛陽朝廷的王道大旗,一邊給予百姓土地,很容易得到百姓的擁戴。
雖然漢末的百姓,基本不用當人看。除了劉備會看重他們以外,其他諸侯基本把百姓當豬狗一樣看待,只有世家豪強之類的大族,才能被其他諸侯看在眼里。
不過陳暮屬于拉一派打一派,沒有一桿子打死。豪強世家們也不是鐵板一塊,總有內部分歧的時候。
所以他每到一處地方,先打聽清楚有哪些豪強欺壓了百姓,然后再找這些豪強敵對,且沒有欺壓的世家,相互勾結。由陳暮派兵處置那些壞豪強,由好豪強安撫地方,合作共贏。
這樣就能取得世家豪強與百姓的同時擁護,還能清理掉一部分蛀蟲,屬于雙贏的局面。
此時此刻,繒城被打下不久,開倉放糧。
陳暮站在倉庫邊上,不遠處熬著大鍋,百姓不僅能領到糧食,還能現場就能立即吃到熱騰騰的食物。
士兵們維持著秩序,政學院的學生在一邊大聲講著青州為什么出兵攻打徐州的原因,為什么要給百姓糧食,給百姓吃飯的原因。
一聲聲的仁愛,一聲聲的道義,都映入了百姓的腦海里,讓這些底層平民,頭一次從那些為禍天下的諸侯身上,感受到了什么叫仁德,什么叫愛民如子。
一名衣衫襤褸的乞丐,喝了粥之后,又領了不少粟米,感恩戴德地向發米的士兵下跪。旁邊還有人領他過去,登記造冊,詢問籍貫,家中還有多少人,看能不能幫他拿塊土地,以后不要再乞討為生。
這世道百姓都要餓死,誰還管得了一名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