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虞看了眼身邊的一名常侍,常侍便取出詔書道:“永漢元年,漢天子皇帝劉虞詔書:光祿大夫陳暮,蘊義生風,鼓動流俗,起青蘋之微末,振拔污于險中,德操兼備,蓋辟文武,敕少府,遷高密侯。”
少府?
陳暮不動聲色地看了眼鐘繇,然后拱手行禮道:“尊天子詔書。”
“少府卿請坐!”
劉虞說道。
陳暮便走向一旁九卿列位之中少府的位置跪坐下來。
三公九卿,已經是朝堂最高級別官員,如果把三公比作唐朝的宰相,那么九卿就相當于六部尚書,權力非同小可。
而且在漢朝,尚書臺是直接隸屬于少府。
之前說過,尚書臺在漢武帝之后,已經成為漢朝實質的權力中心,三公名為宰相,實際權力已經被架空,九卿倒是還有點實權,但同樣也不多,主要權力都在尚書臺手里。
所以從西漢到東漢,掌握實權的三公除了本職以外,一般都會有一個尚書事的職務。比如霍光以大將軍職領尚書事,王鳳以大司馬職領尚書事。
東漢也是如此,如三君之一的陳蕃,以太傅之位領尚書事,繼任者胡廣則成為東漢歷史上最后一位錄事尚書太傅。
不過現在歷史改變,由于陳暮的干預,這一世董太后為了拉攏門生故吏遍布朝野的袁家,在任命袁隗為太傅的時候,亦是給了他錄事尚書的權力,因此在劉虞的小朝廷之前,袁隗才是最后一位實權三公。
現在改朝換代,是劉虞小朝廷當政,劉虞當然信任朱儁楊彪趙溫等人,國家大事,都與他們幾人商量,所以幾人都領了尚書,可以隨時插手尚書臺的事物。
只是在實權上,跟天下沒有崩壞之前的錄事尚書,完全是兩個級別而已。
說這么多,其實想表達的意思很簡單。
那就是陳暮這個少府,名義上管轄著尚書臺,是鐘繇這個尚書令的直接上司。但實際上權力還是在三公手里,劉虞這個小朝廷看似需要仰仗青州的鼻息,需要青州來供養,可本質來說,雙方更多的還是互相彼此依靠,甚至在大義名分上,劉虞往往要更占據主動。
這意味著在洛陽朝廷內部當中,劉虞以及朱儁、趙溫、楊彪、馬日磾等人才是真正的掌權者。關羽雖然代表了青州派系的利益,但他必須聽令于朱儁,哪怕陳暮回到洛陽,擔任九卿,權力依舊是被架空的,難有太大作為。
包括在離開前安排的后手,尚書令鐘繇。現在實質上也只是一個收集整理文件和傳遞洛陽朝廷掌控區域來往文書的一個收發室而已,陳暮想要操縱朝政,比以前劉宏當政還要困難。
當然,以現在洛陽朝廷的權力,操不操縱朝政已經是無所謂的事情。對于現在洛陽朝廷,他還是沒看在眼里,反正只需要這艘小船,按照他想要的方向航行即可。
至于什么方向?
那自然是以劉虞牽頭,開始向冀州發起全面戰爭。
等陳暮坐下之后,劉虞才環顧四周,沉聲說道:“諸位,此次少府卿回京,是因為有一件大事。今日召集諸位,不止是迎少府卿,同時也是要與諸位相商此事。”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