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應命,文康制誥,即令長安鎮國署署長陳勁松攜茅山林真人回京,不得貽誤,途中若遇變故,可即查即辦,先斬后奏,上至皇城下至縣府,暢通無阻。”
當今華國天子,年號文康,勤政愛民,國朝大事,慣常都以朱批下發,圣旨一年都不見得能出一份,而今又一道明黃圣旨抬出南書房,整個盛京皇都都大受震動。
當朝內閣首輔家中,正在書房看書的老首輔聽聞消息,緩緩將手中的書放下,“這亂世,陛下終于要開始落子布局了嗎?”
這些年,天子廣開言路,察納雅言,很多事百姓只聞是內閣諸輔臣共議的結果,誰能想到,背后卻都有那位圣明天子的影子呢?
其實細細想來也是,皇權至高,無人敢反駁,若是沒有那位點頭,內閣能做出什么事?
只是隨著時勢發展,這位圣天子在自己有意的抹去自己的存在感罷了。
論眼光,論胸懷,老首輔都知道,自己根本不及這位君上。
這是少有的天子落子,而且還是以圣旨下詔,足以說明文康帝的重視。
至于原因是什么,他卻猜不到,天子一片龍心是海,若是輕易能被臣子揣度了去,那駕馭群臣可就困難了。
“陳勁松?那個鎮國司中極有潛力的年輕人?”老首輔思索著念道,對于陳勁松他是有影響的,畢竟陳勁松的調令必須要經過內閣的審批。
老首輔至今都記得,當初在南書房,文康帝親口稱贊他,“是塊璞玉,稍加打磨堪為帝國柱石。”
這個評價可是極高的。要知道朝廷大小一應官員猶如大海揚沙,不知有多少,迄今為止,能在文康帝口中得到這般評價的可還沒有第二個呢,圣眷之隆讓人羨慕。
緊接著老首輔又皺起了眉,“誒,這茅山林真人又是誰,看陛下的意思,此次入京,竟然是讓陳勁松那小子送此人過來,此人才是這圣旨的目的所在!!”
真人一般來說都是贈與道門之中有道全真的稱號,老首輔卻有些想不通,這個時候招道門之人入京有何意義?
道門雖然是華國土生土長的大勢力,底蘊深厚朝廷也不能輕視,但是道門究竟有多少實力,朝廷大致還是能摸得出來的,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越得過朝廷大勢。
這還是將所有道門大派整合起來的力量總和,道門單獨一派一宗,即便是祖庭龍虎山,朝廷視之也是敬重有之,敬畏全無。
一派之力,在龐大的朝廷面前還是太過于弱小了。
此次危機,便是朝廷也只能拖延,不能解決,難不成道門有辦法?若是全部起出道門底蘊,從各宗禁地之中將那些老不死的都請出來,那或許還能有所幫助。
這個時候詔其入京究竟有何意義呢,陛下?
老首輔眉頭緊蹙,卻始終沒能猜出文康帝的想法,君心向來叵測,沒有人敢說能完全掌握君心,前朝不行,后宮亦不行。
“罷了罷了,老朽一個黃土埋了一半的將死之人操心什么啊,哈哈哈,這滿朝諸公,自有操持之人。”
老首輔突然一頓,身上的包袱一下子丟開了。
他已經八十多了,是退休的年齡了,還擔心這么多國家大事作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