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李素真成了圣人,天下讀書人誰不想當圣人門徒?孔門七十二賢他不香么?到時候還輪得到你?
告別蔡邕和顧雍之后,李素在這襄邑耽擱的時間也夠久了。
為了趕回多拉下的那一天行程,當天傍晚,他立刻就帶著關羽和典韋,以及二十個親兵,重新登船踏上東去之路。
還是那句話,有文事者,必以武略濟之。
哪怕“殿興有福”論再神,它也只是一個“從此延長所有朝代壽命”的無差別BUFF。但這個BUFF是不是你吃到,就要看你能不能重新統一天下了。
如果劉備的武力沒有統一天下,那么李素的文治就便宜了得天下的人。
所以,招兵買馬、升官賺錢、擴大地盤,這些工作也是一刻不能放松。
……
坐船的好處,就是晚上睡覺的時候也能順流而下,特別適合趕時間。
一行人申時上船,半夜就已經到了五十里外的梁郡郡治睢陽。
李素回憶了一下,史書上也沒什么梁郡籍貫的大賢,就沒吩咐停船。第二天天亮,就到了梁、沛交界的碭縣。
再往后就沒有水路可走了,要從碭縣翻越芒碭山、抵達小沛——沒錯,就是漢高祖劉邦的出生地沛縣,而這座芒碭山,也正是漢高祖斬蛇起義的芒碭山。
“要翻芒碭山了,一路上小心山賊流寇。”下船上馬的時候,李素也忍不住多提醒了一句。雖然漢高祖從這里起事之后,幾百年來漢朝統治者對這兒治理力度加大了不少。
但如今畢竟又是天下大亂,芒碭山這種天生適合藏反賊的地方是不可能肅清的。
李素也第一次親自披掛了一副玄甲,也就是色澤未經打磨的黑鐵鱗甲,以防萬一被山賊的弓箭招呼到就不好了。
關羽原本想把一副看上去更亮一些、防御也更高的鎧甲讓給李素,但被李素拒絕了。他就喜歡黑鐵甲不反光的粗糙色澤,越低調越好。
“別駕不必擔心,一會兒上了山,某在山坡上徒步開道、當先探路,絕對不會被賊人摸到近前的。”善于翻山越嶺步戰的典韋,也趁機表忠心。
李素忍不住上下打量兩眼:“看不出來,你倒是勤勉,昨日可還是桀驁不馴呢。”
典韋拱手頓首:“請別駕勿疑,我雖不讀書,也知道敬重真正的大賢。早聽說蔡議郎是天下大賢,顧雍是他最得意的弟子,我想他們要對付的總不會是好人,這才為他所雇。
但昨日見蔡議郎都對別駕佩服有加,方知好人要對付的未必就是壞人,差點鑄成大錯。只要跟著別駕好好干,才有奔頭史書留名,不枉為人一世。”
李素這才放心的點點頭:“那就好好干,對了,你還沒有表字吧。等過了這芒碭山,我賜你個字。”
典韋大喜:“謝別駕賜字!只因韋出身寒微,家中長輩都不識字,這才沒有取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