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弩激射,箭似飛蝗。
關羽的卻月陣,與難峭王的烏桓突騎陣間,每一秒都有數百根箭矢騰空而起、飛越一兩百步之遠,在小渝水邊的黑土地上,種出了一片片白色的尾羽。
烈風吹拂過尾羽,讓插在松軟泥土中的箭桿也隨之搖曳,如同開滿了白蘆花的蘆葦蕩。
隨著敵軍越來越囂張,關羽車陣中的部分環節,幾乎出現了動搖。
主要是士兵們覺得這樣打仗太憋屈了!便紛紛向長官請命動用車弩反擊!
直到此刻,關羽軍暴露出來的火力密度,還是比較低的——所有的車弩,因為敵軍還沒進入集束箭的射程,被關羽勒令不許暴露火力,一定要繼續茍住!
這一手,關羽是從麴義那里學來的,為的就是示弱,讓敵人輕敵,沖上來。
烏桓突騎的機動性遠比漢軍強,所以一旦他們發現打不過就可以跑。
漢軍克敵的關鍵從來都不是如何搏殺,而是如何讓敵人肯跟你死戰到底——
兩漢以來,只要胡人肯跟漢軍打到底、死戰不退,漢軍肯定是占便宜的。
關羽熟讀春秋,鉆研戰史,那些戰例他早就知道。
漢武帝時李陵帶五千步卒出塞,就把匈奴十幾萬騎打得無法靠近。最后還是一百多萬支箭矢射完了才覆滅。李陵還說如果再有十萬箭的補給,他絕對可以堅持到撤回關內。
但示弱也是講究基本法的,要有針對性的示。從李陵到麴義到關羽,都在研究這個課題。
今天戰場上漢軍的一切表現,都是關羽研究結果的體現。
如今之勢,便好比兩個小學生在斗毆。
第一個實際上懷揣利刃、近戰無敵,但因為身體笨拙奔跑緩慢,所以追不上敵人,
第二個身體瘦弱靈敏、近戰比較菜,但丟石子打人比較準,拉開距離時占優。
交戰之初、雙方先互丟小石子騷擾對方,這個階段近戰壯漢肯定是吃虧的,那他要怎樣引誘對方跟你近戰呢?
看過小學生打架的都知道,這時候關鍵就是“精神勝利法”,比如對方石子丟到你身上了,你卻哈哈大笑嘲諷:辣雞!這種毛毛雨一點都不疼!廢物,崽種!有本事沖上來單挑啊!小石子根本不破防!
當然嘲諷的同時,也不能真的只嘲諷,也是要丟小石子反擊的。
而只要你丟的小石子能讓對方稍微有點疼,同時你的演技又夠好,一丁點疼的表情都不流露,能夠讓對方相信他真的沒破防、不沖上來近戰你就根本不掉血,那么他就會沉不住氣。
這里面的關鍵,就是“演技”,對應到部隊的陣戰之技,那就是“軍紀”!
軍紀嚴明,則士兵被射而不亂,有傷亡也表現得像是沒傷亡。只要不亂,對方就會相信他們射而無功、打你不掉血。
而你打他卻多多少少會讓他掉血、他就會心浮氣躁換戰術。
至于你實際上掉沒掉血,已經不重要了——戰爭不是打游戲,士兵頭上不會頂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