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如果五月份、甚至更晚還有流民需要安置呢?那時候定然已經誤了農時,這時候就要吸收饑民中的精壯充軍、以糧餉養兵消弭亂源。
而那些不足以當兵的,就只有以官府組織的工役,讓饑民服役賺取口糧。不勞者不得食么,這樣至少比直接無償賑災容易管理些,還能防止不患寡而患不均、使先來的勞作交租的百姓不至于心中不平、也想荒廢田畝混入受賑的人群。”
這是很簡單的道理,但劉備和魯肅聽了之后,卻如聞神機妙計,一時驚為天人。
魯肅失神地喃喃自語:“以工代賑……沒想到讓百姓勞作、發給口糧,還有如此的妙用。這些日子確實已經為越來越多的流民難以管理,深感頭疼。
有些饑民是二月份來的,有些是三月份來的,但發給土地和口糧時,人多事雜、做賬難以精細。往往算不明白每一戶饑民究竟已經領了多少天口糧,到秋收后統一加倍收租償還,又怕掛一漏萬。
所以只能是每個月的分一組,不管二月幾號來的,都算他們領了二月份一整個月的口糧。這樣官府記賬才方便些。然后那些二月初來的就心中得意,二月底才來的便多有不平。
有了伯雅此法,將來四月份來的饑民,一律算五月初一才開始官發口糧,四月要吃幾天就做幾天工,做一天發一天當面結清,也免了稅吏忙不過來。”
一旁的關羽沒有做過內政,不理解魯肅的痛苦,他只是本性節儉,忍不住問:“那這以工代賑,就是給修府修衙?修復城墻?雖然民力廉價,是不是太浪費了……”
李素笑道:“這只是一時的嘛,修府邸能花掉千把人就不錯了。多出來的人力,在這遼東之地,當然是興修水利了。子敬也實踐過了,這遼東之地實則水源充沛,連種植稻米都可以,畝產高于麥、黍。只是種稻需要的灌溉極多,必須多修水利。等農閑時節,這以工代賑就可以修挖灌渠為主。”
聽李素想得那么周到,劉備不由捻須得意:“一直以伯雅多奇計,沒想到在治民理政方面,竟也不輸子敬。當真是良平儀秦之才外,還得加上蕭何了。”
李素:“兄過獎了,偶有一得罷了。”
劉備得意笑道:“諸將之中,如今就我與伯雅封侯,伯雅你這侯府也一直沒建,我看就在城中挑座大宅,讓民夫好好修繕一番。”
漢朝官員住的房子,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稱“府”的,高級官員“開府”是個非常大的排場,要朝廷特許。
不過,作為列侯,是可以有府的,只不過沒有開府視事的班底機構,純粹就是拿來住。
之前把甄家、糜家那些超級富豪的家稱為“府”,不過是俗稱,嚴格來說是不合禮法的。
李素下意識想說“這昌黎縣也住不久,等收復了襄平說不定還要搬過去”來婉拒。
但仔細一想,襄平也不一定住得久,靈帝駕崩前最后的布局還不好說,劉備盛意拳拳,就答應了吧。
這也符合李素一貫以來“貪財、求田問舍”的人設嘛,既然用了陳平的人設,生活簡樸豈非讓主君反而不敢充分信任你。
“那就謝兄美意了。”李素坦然受之。
劉備拍拍他肩膀:“伯雅,打下襄平之后,咱也算為大漢鎮守一方邊陲、懾服四夷的諸侯了,這兩年東奔西跑,素知你是個好華服雅食、豪宅美婢的。是時候略享太平了,不要苦了自己。”
李素心中閃過一絲隱憂:莫非劉備已經被眼前的小勝所迷,產生了暫時滿足于當“遼東王”的懈怠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