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信正在懷疑人生、內心感慨,那俘虜又掏出一封書信,小心呈上:“大王,我等不識字,有些話也不懂,關羽讓把這封信呈遞給大王。”
孟信自己也不是很識字,稍微看了幾眼,都讀不暢通,只好叫來身邊一個漢人幕僚,讓讀一遍。
漢人幕僚讀的結果,自然是吹噓一番李素的“歷史記錄”,說他曾經單槍匹馬入敵營,讓三郡烏桓之王丘力居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一句話就讓丘力居斬送偽帝張舉首級。
還說他一封書信就讓老羌渠單于出兵援漢,又親自出面幾句話就讓接班的于夫羅單于放棄并州的根據地移屯到羌地——
請孟嘗孟信想想他們比丘力居于夫羅這些烏桓、匈奴單于如何。現在李俗已經繞后成功,如若歸降再慢一些,就輪不到他們了,只配成為張舉首級那樣的存在。
信的最后,關羽還強調:李素原本的計策,是只需要接受最早來投降的那一部就夠了,來晚了的不用給機會。但關羽比李素仁慈,破格允許你們第一天就來投降的話,兩方都有活路,錯過了今天之后,那就嚴格執行李素的要求,只接受先來的投降、并且要攻殺來得晚的那方作為投名狀。
反正現在漢軍已經拿下了滇池盆地周邊諸縣的官倉存糧,如果有需要隨時可以往南中進一步增兵,不用受補給困難的制約把總兵力限制在區區一萬多人的規模了。
蠻王和蠻王還是比較容易有代入感的,孟信一聽自己的大哥被關羽在信中跟那些雄踞北方的單于相提并論,還是覺得心中很有面子。加上勸降信里的每一條都非常有道理,孟信心中狐疑,吩咐全部親兵準備好武器,去試探一下鄂順的口風。
半炷香的時間后,孟信在城樓上見到了同樣心懷戒備的鄂順,雙方都不知道怎么開口,但看得出來都在戒備另一方突然內訌痛下殺手。
最后,還是見識稍微多一點的孟信主動把話挑明了:“關羽說過,今日你我愿降,可以全都接受,錯過今天可就沒這個機會了。”
鄂順松了口氣,連忙附議:“那你我一起出城,去關羽大營投降,誰也別想單獨留在城里堵住城門!”
孟信:“行,我把我的幕僚、副將都扣在你那兒,你也把幕僚副將都扣在我這兒,一直到關羽營里投降了,再交換回來,大家也好放心,如何?”
鄂順:“就……就這么辦!”
兩人加起來至今還有一萬六七千人的兵力,就這么決定對只有四千多人的關羽投降。
雙方互相牽制著小心翼翼地來到味縣盆地北端的谷口,然后在野外停下來,先派斥候去跟關羽遞交降書,然后撤去山谷沿途二十里的營寨守衛,放關羽過來,到了平原上再投降。
關羽知道逼降得手后,倒也不敢大意,還怕有詐降誘敵之虞,一路上讓士卒嚴密戒備,每過一處當道扎營的工事就分兵百人把住要害,確保后路,才緩緩通過山道,進入縣城所在的盆地。
孟信和鄂順一直恭敬等候,見到關羽連忙拱手行禮:“關將軍,我等皆受景毅蠱惑,被他的‘建寧滅后,漢軍還將掃蕩越嶲、永昌’的妖言蒙蔽,誤觸將軍虎威。還望將軍允許我們重歸故土、散兵歸農。我們愿意交出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