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用殺人兵器,就是用推著軋路碾輥的大象順著山谷下坡路壓過去,一個沖鋒就把七八個哀牢兵軋死在象腿和石碾輥下。
哀牢兵一看對方來真的,而且人數更多,連忙屁滾尿流跑回去報信。漢軍一邊趕著大象追趕解釋:“誤會,誤會,我們不是要殺人,這是施工意外,施工的大象受驚了!”
一路追踩了幾里地后,總算控制住了受驚的大象,收兵回去。
五天之后,被徹底激怒的帶來洞主一世,就派了手下一個小部落的洞主,帶著本部五千精銳戰兵,氣勢洶洶來無量山為死傷的先遣隊報仇了。
出兵之前,帶來洞主一世也找其他同族部落要求同仇敵愾,但漢軍的外交宣傳似乎更給力,已經提前讓人散布消息,表示無量山事變只是一場施工事故,所以其他哀牢部一時被穩住,都想觀望一下,不肯一起出兵,帶來洞主只好單干。
另外,盡管祝融氏族的先遣隊是被漢軍施工象踩死的,帶來洞主卻沒有大規模動用他們的戰象部隊報復——
主要還是因為無量山區地勢太崎嶇陡峭了,只適合山地輕步兵大規模作戰,而大象最多只能容納下十幾頭。他們也知道漢軍當中大象也很少,也都是為了修路才派的,無法形成陣型規模。
帶來洞主考慮的是“把漢人施工隊一鍋端全部殺了,破壞掉施工設施,找回這個場子”也就夠了,并沒有想靠這點人就把漢軍全部殲滅。
可惜的是,事情的發展跟他想象的完全不同。他還以為這是“修路對抗的局部沖突”時,漢軍這邊的戒備也已經鳥槍換炮。
五千哀牢夷在沿著山谷攀登無量山主嶺的半路上,遇到了孟信帶領的五千昆明夷蠻兵在兩側山坡上埋伏,而正面則有高順帶領的兩千漢兵“準陷陣營”的堵截。
一番廝殺之后,哀牢軍大敗,來殲滅施工隊的五千人,不但沒有摸到漢軍施工隊一根毛,半路上就幾乎覆滅。死傷者達到一千多人,被俘虜兩千余人,只有最后一千多人逃了回去。
一場無量山上的挑釁-埋伏戰,就直接讓祝融氏族折損了近四千青壯,而且都是比較精銳的戰兵,質量遠非后續臨時動員抽壯丁可比的。這也就大大削弱了后續戰斗中哀牢夷的總體戰斗力。
不過隨著這一場重創,雙方也算是徹底撕破臉皮,再也不考慮外交妥協和虛與委蛇的可能性,只能真刀真槍狠狠干一仗。
帶來洞主收攏敗兵之后,再次要求木鹿大王和烏戈大王全力相助,兩位蠻王看在唇亡齒寒的份上,各自帶了族中精銳來會盟,而其他更小的部落都在借口觀望,不想趟這個渾水。
三大部族一共掌握五十萬哀牢人口、十四萬壯丁,按照五丁抽一應該是兩萬八千兵力,剛損失了四千就只剩兩萬四。但因為是內線防御戰,帶來洞主竭澤而漁又強行從自己部族多抽了六千沒打過仗的壯丁,湊了三萬部隊,準備防守楪榆縣。
兵力集齊之后,帶來洞主與兩位蠻王就開始商量這個仗怎么打。
木鹿大王是內心最沒有底的一個,他也是一開始就被捆上了祝融氏族的戰車,但現在已經稍稍有些動搖了,他就憂慮地說:“漢軍與昆明賊聯手,雖然兵力不多,但漢人兵甲堅利,除非籠城死守,或者發揮咱的優勢在山地險僻之處交鋒,否則野戰當中我們三個殺一個也未必有把握。”
烏戈大王比木鹿大王有信心,傲然道:“哼,你只會漲漢賊志氣!漢賊有鐵甲之堅利,我烏戈部有藤甲之固,就算略不及鐵甲,但數量遠不是漢軍鐵甲兵可比的!漢軍有一兩千鐵甲就撐死了,我部萬人,卻有五千副藤甲,一樣刀槍不入!堂堂正正野戰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