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關羽,論名聲,顯然不是另一個時空官渡之戰時的關羽可比的。
現在的關羽已經是名震天下的大將,擁有朝廷實授多年的前將軍官職,平四方亂賊的戰功累計了整整十年,從遼東殺到南中再殺到西涼。
如此履歷,顏良縱然要來增援雷薄,也是斷然不敢輕視關羽的。所以,那種遇敵則先的斗將很難發生,更不會因為輕視而給對方偷襲的機會。
剛才那番罵陣中的囂張言論,只是為了做實“對方陣營才是破壞討逆聯軍外交關系的過錯方”這個口實罷了,跟實際應戰態度完全沒有關聯。
這種場景,就好比一款老游戲《太閣立志傳5》里設定的那樣:
如果玩家扮演的角色名聲值太高,卻想去某個忍之里當忍者。忍之里的話事人就會婉拒:你名聲太響亮了,不適合我們這行的工作!
像黑夜中的螢火蟲一樣鮮明,還偷什么襲?
關羽率領本部騎兵發起沖鋒的那一瞬間,顏良已經高度戒備,全神貫注指揮應對。
……
顏良在明明知道關羽威名功績都在他之上的情況下,依然敢于挑戰,當然不是沒有倚仗的,否則豈不成了蠢貨。
顏良的倚仗,就是袁紹軍的兵多將廣:這一次,在虎牢關外,顏良文丑統帥的袁紹軍,足有八萬之眾,在袁紹的三路討伐軍中,規模也是排在靠前的。
而關羽只有三萬人,除去留在清水河口與小平津的留守人員,機動兵力只有兩萬五。顏良文丑這才有信心迎擊。
同時因為袁紹軍可以平原行軍,不用像關羽那樣考慮“走黃河水路、穿過崤山和中條山運輸戰馬”的不便,所以袁紹軍的騎兵比例比較高。這八萬大軍當中,足足配了兩萬人的騎兵。
當然,并不都是重騎兵,畢竟袁紹軍這些年來工業生產力并沒有多大改進,河北四州加起來,每年的鋼鐵產量也就不到五百噸。所以這兩萬人只能是保證全員配備雙側金屬馬鐙和馬蹄鐵,擁有鐵甲的重騎兵不過三四千之數,以札甲為主,軍官穿魚鱗甲。
這一點跟關羽這邊五千騎兵人人至少有一面鐵胸甲是完全不能比的。
另外,因為顏良文丑得到雷薄的急報,怕關羽在雒陽城下受挫后,明知自己無力攻城,就轉去函谷或者伊闕,萬一給關羽人品爆發打通其中任何一處關隘、把劉備陣營的其他主力放進洛陽盆地,那就糟糕了。
所以顏良來得比較急,他從虎牢關出發的時候就跟文丑分工了,顏良帶著兩萬騎兵先行趕路咬住關羽、防止關羽轉移。文丑帶著步兵主力跑得慢,大約會落后三五十里路程。
如果剛才關羽選擇兩萬五千人全部結陣死守,顏良也就不反擊了,纏住關羽等后軍來會師就行。
他知道關羽用車陣遠程火力嚴防死守破騎的威名,也在麹義那兒見識過跟關羽類似的破騎戰術。在關羽有車結陣、左右還有洛水和黃河阻擋無法迂回繞后的情況下,騎兵優勢并不能充分發揮出來。
但關羽顯然也預判了顏良的預判,為了逼顏良出戰,他用自己僅有的五千騎兵主動對兩萬騎發起沖鋒,讓顏良覺得有機可乘,不再放風箏等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