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不能總是想著要己方做好萬全準備、再等敵人撞上來的。因為你萬全了,敵人就不敢撞了。
所有有備而來的野戰,都是發生在雙方都覺得有機會的情況下的,否則就只有遭遇戰、偷襲戰或者攻堅戰了。
顏良果然貪了。
……
一切的戰陣隨機應變算計,在兩軍騎兵先鋒對沖交手的那一瞬間,都不再是重點。
后面看的就是狹路相逢勇者勝。
關羽很清楚自己的優勢:己方全員鐵甲,而且胸甲還是整塊的鍛鋼板甲。
只要不是被全速對沖的騎槍扎正了捅下馬、肋斷臟碎,或者是被重錘鐵杖擊打,其他對軀干正面的攻擊幾乎可以完全無視。
不過,關羽的騎兵始終不如馬超的嫡系部隊那樣,擅長使用超長的騎槍,他們也沒有配備背后交叉插兩根備用的消耗品式超長槍的習慣。
那種戰術需要多年的訓練磨合,對陣型要求也高,不是積年的西涼老兵是練不出來的。
但顏良的騎兵同樣是冀州騎兵、幽州騎兵為主,重騎多是冀州人,輕騎以幽州為主,也不是使用長槍見長的,所以關羽軍的騎槍依然有優勢。
一丈六尺的槍桿,四棱的灌鋼鍛造錐槍頭非常扎實,高速對撞破甲依然很難折斷。關東諸侯造鐵甲的煉鋼工藝依然停留在百煉法和炒鋼法,跟灌鋼工藝還是有質量差距的。
“噗嗤噗嗤——”的錐槍破甲入肉之聲,慘烈的嗥叫悲嘶,令人牙酸的斬馬劍、環首刀鋒刃與鐵甲皮甲摩擦劃割的聲音,在雙方撞在一起的瞬間連綿爆發開來。
關羽的騎兵以楔形陣勢扎進顏良軍,關羽人數僅為對方四分之一的劣勢,在這第一波的對沖中完全沒有體現出來。
陣型的收縮讓關羽可以集中一點突破,令顏良的大部分騎兵都暫時發揮不出戰力。
他本人青龍刀翻飛,天下罕有的精良鑌鐵鋒刃所過之處衣甲平過、血如泉涌。河北騎兵如波開浪裂,被瞬間撕出一個越來越深的口子。
顏良也算是有備而來了,在關羽發起沖陣的時候,他已經調整了陣型,讓自己麾下那三千有鐵札甲的騎兵打頭陣、正面硬抗關羽的楔形突擊。
可是直到灌鋼的四棱破甲錐槍捅進袁軍騎兵鐵甲的那一刻,顏良才意識到裝備依然是略有差距的,最關鍵的是,冀州人組成的騎兵,對于這種長槍對沖的戰法適應度遠不如西北騎兵。
他們平時訓練的戰技主要是用斬馬劍和環首刀、古錠刀等短兵拖割格斗,對沖時的第一波爆發力遠遠不夠快準狠,也就被敵人打出了先聲奪人氣勢如虹的效果。
“休要停留,全軍隨我殺穿敵陣!”關羽難得大吼著指揮,讓自己麾下的騎兵別停留失去速度、跟前排的鐵甲敵軍陷入失速的對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