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底的一天,賈詡被從廷尉牢獄中提出來,在未央宮南面、六曹辦公衙署聚集的那個廣場路口,當眾棄市,肢解分示百姓。
長安城內平民,難得又歡慶了一天,僅次于董卓和李傕被殺的時候。連長安城內的菜販子都發現,當天大吃大喝的生意比往常好了三五倍。
次日一早,歡欣的氛圍還未散去,劉備就在長安南郊舉行祭天地、登基的大典。百官全部列朝,連告老退休了半年的蔡邕,也腳步略微虛浮地參加了。
沒辦法,李素其實也不想勞動老丈人,但袁紹那邊還有楊彪在,朝中上了年紀的老臣也多半在袁紹那,還有華歆孔融之類的“道德楷模”。
所以,讓蔡邕擺擺輩分,顯得劉備這邊也不是沒有三朝元老,很是重要。蔡邕比楊彪還年長九歲,自朱儁死后朝中做過三公一級高官的就沒有比蔡邕年長的了,正好當吉祥物。
蔡邕馬上虛歲六十六了,相比之下,劉備這兒的最高層官員中,第二老的許靖也才五十出頭(劉表五十六,但劉表不算)。鐘繇四十八,荀攸四十二。再往下縱有年長的,官職也不夠高。
蔡邕的身體狀況其實也還好,但李素關照他別顯得太健康,所以他走路的時候才故意稍微哆嗦一下,劉備也恩準他帶仆人攙扶。
這一切,顯然是為了掩飾年初的時候,蔡邕從劉協那兒“告病還鄉”,從雒陽回長安。要是經過半年的調養后,蔡邕身體狀況顯得太健康,世人也容易嚼舌頭說他當初就是不忠于先帝。
于是,蔡邕就順理成章地主持儀式,念了一些諸如“皇帝備昭告皇天后土,漢有天下歷數無疆……”云云的話。
從董卓李傕郭汜開始譴責起,一直譴責到袁術、袁紹。或禍亂朝綱,或竊據神器,或傀儡偽帝。最后宣布劉備延繼漢嗣。
這些說辭,跟歷史上劉備后來的稱帝、以及光武帝當年的稱帝,倒也略有不同,主要是那些“備無才德,請擇有德者居之”之類的辭讓套路省了。
主要是現在袁紹也傀儡了一個姓劉的,劉備再虛偽容易打擊士氣,加上劉備已經不信仰“天人感應”那一套了,改信殿興有福,也就不存在五德終始,人君對德行的判定條件也有所修改。
蔡邕宣讀的那份說辭,也是根據他自己對殿興有福論的理解,重新修飾改的措辭。
畢竟當初李素剛提出這套理論的時候,也借助了蔡邕的學術聲望,他也是參與了的。這些年蔡邕也沒少在理論揣摩上下功夫,把那些文學性的細節都完善了。
加上蔡邕的文壇地位,他寫出來的東西也沒人會質疑其專業性。
該讀的全部讀完之后,劉備登臺拿過玉璽,正式稱帝,時年三十七歲。改年號為“章武”,還是“彰顯武功”的寓意。
封王后吳莧為皇后,皇長子劉永為太子(四歲),又封了兩個襁褓中的小女兒為公主。
以蔡邕為太傅,陳留侯,食邑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