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來得很快,但畢竟還是給了周瑜一點準備時間。
周瑜也算是一代名將之才,臨危不亂,哪怕敵人還有兩個時辰就殺到了,他也依然沉穩冷靜地先分析盤問一波,而不是立刻就毛毛糙糙做決定:
“李素怎么會選這種時候來襲?他一共有多少兵馬?北岸有曹軍六萬,南岸有我軍五萬,這些消息李素都是知道的。
我軍這三個月瘋狂擴軍的新兵,李素應該不知道規模,但他肯定也不敢小覷。若是沒有援軍,李素三個月前對付不了孫曹聯盟,現在也對付不了才是。”
親自負責從皖口渡江來報信的徐盛,自然不敢有絲毫隱瞞:“按朱太守的斥候所見,至少在江面上發現了李素軍五牙戰艦十艘、樓船二十余艘、斗艦六七十、艨艟數百,走舸不計其數。從船隊規模來看,便是乘坐十萬人也不在話下。”
江北防區,目前名義上的廬江太守還是朱治,曹軍雖然來協防,曹操也沒有動孫權陣營任命的內政官,只是建立了獨立的軍事指揮權。
至今為止,孫權陣營留在江北的就是朱治、朱然父子,還有當初荊州之戰撤退最晚的韓當。其余徐盛只是負責江南江北巡哨聯絡,而黃蓋已經徹底撤到江南,被周瑜委以重任,作為吳軍水師的副帥。
所以,江北吳軍是以朱治為主、韓當為副,但實際上因為朱治偏文官,一線指揮就靠韓當了。江南面周瑜為正黃蓋為副,算是把江東最后的老牌軍事人才都傾盡堆上來了。之前歷次作戰將領折損太大,實在沒有更多可用的將才。
(注:演義里丁奉、徐盛二人經常并稱,但實際上丁奉比徐盛小很多。歷史上赤壁之戰的時候丁奉都還只是基層小軍官,勉強算是在周瑜手下干過。現在198年,丁奉估計才10歲左右。同理,江表十二虎臣里沒法出場的還有凌統等人,也都才10歲左右。)
周瑜聽說李素的船隊居然有十萬人級別,暗忖就算李素虛張聲勢,那船上至少也要有五六萬了。
而之前李素總兵力也就五六萬,還考考慮水陸并進、抵達戰場前部分士兵會走江南陸路推進,李素也不可能后方不留人防守夏口、柴桑……怎么看,都可以確認李素確實是得到相當規模的援軍了。
周瑜摸著光溜溜的下巴沉吟:“李素兵力如此之多,還能水路行軍如此迅速,僅此一點就可以看出,他的士卒不懼顛簸,否則行船如此之快、前兩天還是大雨天江上風浪大,水性差的士兵定然會減損戰斗力。
如此說來,李素得到的援軍,多半是高順從宛城、襄陽派來的老兵,否則不易保持如此戰力。之前四月的時候,就聽說劉備因為扛不住兩線開戰,整頓內政擴編新軍。
而高順正以練兵之才著稱,宛城有新軍駐防、把精銳老兵拿來進攻,也是應有之義。可是新兵不可能那么快形成戰斗力。
北線抽調人馬后,袁紹與劉備在河內、河東相持,為什么沒有趁著劉備把老兵抽走而轉入進攻?袁紹真是色厲膽薄,被一個長平之戰的歷史陰影嚇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