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心而論,袁紹的決策,真不能完全怪許攸為了自己的爭權奪利進讒言、也不能怪曹操裝作和事佬實則拼命誘導他。
袁紹自己的本心,也得負一小半的責任。
如果袁紹對沮授、麹義等人的信任本就能達到“心神無貳”的程度,那許攸、曹操再努力也是白費。
在燕昭王面前詆毀樂毅的人少么?不少。
燕昭王中招了么?沒中。
說到底,問題的關鍵在袁紹本就多疑。歷史上,麹義就是在199年、公孫瓚這個大敵覆滅后,官渡之戰還沒開打前,這段時間差里,被袁紹找到罪名處決了。
如果按絕對時間來算,麹義本來也該只剩一年的壽命而已。當然眼下大敵當前,如果放任袁紹自行慢慢猜忌,或許他還不敢貿然動麹義,畢竟用人之時、需要武將扛壓力,不能寒了人心。
但是有人誘導的情況下,就完全不一樣了。
至于沮授,歷史上他倒是沒有像演義里寫的那樣,在官渡之戰中“因勸諫觸怒袁紹而被囚禁”。但袁紹不用其策、覺得沮授地位過高而逐漸將其邊緣化,卻是實打實存在的。
好在,袁紹作為一方諸侯,再是多疑,也還有做人的底線,他不會貿然撤沮授或麹義的職位,只會讓人去請他們出兵。
如果敢抗命,那也沒必要殺,只要明升暗降調到閑職上就好了。
大戰之時,亂殺自己人于軍心不利,內部團結容易動搖,這點常識袁紹還是有的。
……
六月十三日,河內郡治懷縣。
要不說袁紹這人優柔寡斷呢,他明明六月初十就下定了決心要逼沮授出戰,結果還是磨蹭了一天多才正式下令。
選定了許攸作為傳達鈞令的使者,而且是帶了袁紹的大將軍府衛隊去的。在路上又走了一天半,十三日才到懷縣。
沮授聽說后,內心憂疑不定,但還是客氣地接待了許攸:“許司空辛苦,大將軍有何指示?”
許攸皮笑肉不笑地說:“沮令君才辛苦,監軍半年,每日相持廝殺,沒有讓關羽寸進,著實不易。”
沮授臉色有些難看,嘆道:“劉備兵馬雖不多,精良卻過于我軍,士卒裝備的鋼甲與鋼制兵刃,都遠優于我軍,還有火藥攻城器械。死守關隘城池是沒用的,唯有如此縱深防御。”
許攸:“誒,放心,不是指責沮監軍打得不好,是大將軍有令,得知劉備抽調了至少五萬水軍、還有三萬擅長翻山越嶺的蠻兵,增援李素,攻打孫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