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度今天出兵的出擊基地,還別說,也恰巧算是后世朝鮮八道的全羅道地界,還包括了耽羅島(濟州島)。
只能說兵家對地理的認知,都是差不多的。
隨著對面的漢軍艦隊出現在海平面上,剛剛弱冠之年的公孫度,也是鼓足了血氣方剛之勇,在旗艦上大聲疾呼號召將士用命:
“將士們!能不能守住三韓!便在此一戰了!諸將務必努力!否則,別以為你們濊貊人、邪馬臺人能置身事外!漢軍一來,你們也都要當漢人的奴隸了!殺!”
公孫度的講話當然無法傳到其他船上,但可以靠旗艦瘋狂擂鼓,來傳達主帥的激昂。
公孫氏海軍將士一看,對面漢軍才幾十條船,反正肯定不到一百條,己方船數至少是對方的五倍以上!還有可能更多!倒也被鼓舞起了士氣。
當然,漢軍的大沙船,都是糜竺這些年來苦心經營的,尺寸肯定是比三韓蠻夷造的近海小船要大得多。
畢竟糜竺的船能在黃海上來去縱橫渡海,但三韓這些所謂的海船,卻是只能貼岸航行,根本不可能直接從甕津半島直航東萊半島或者遼東半島,稍微離開海岸三五十里以上,就有可能被風浪打翻的。
可惜,因為兩軍剛接觸時相距太遠,這個時代又沒有測距儀,三韓將士們經驗不足,所以沒估算出漢軍船比他們大得多,只是數黑點數量、知道漢軍船數很少。
……
公孫度的對面,是太史慈此次戰役的負責后勤工作的副將、李嚴。
此時此刻,看著公孫度張牙舞爪想搏命最后賭一把大的,李嚴也是絲毫不怵,完全不顧自己就幾千人,也敢正面硬扛公孫度的攻擊。
如今的李嚴還不到四十歲,跟歷史上二十年之后的狀態相比,現在的李嚴還是很靠譜的,管后勤守后路也從來沒失誤過。
早在將近十年前、李素最初在荊南跟孫策、周瑜決戰的時候,李嚴就守了好久的夷陵,最初是在趙云麾下做事。后來李素對孫策展開防守反擊,李嚴固守后方、確保長江水路糧道補給通暢,也沒犯過錯誤。
當時太史慈也是在李素手下帶領水軍、跟周瑜作戰,所以太史慈對于李嚴負責后勤也是挺熟的,兩人可以配合。
這次,太史慈就非常放心地把無法駛入漢江的那部分大海船,全部留給李嚴,負責運糧和保護后路。
而且李嚴還配了望遠鏡,他其實更早就觀察清楚對面的敵情了,知道公孫度的船不行,對方想戰,他求之不得。
“船隊列陣,稍稍向東轉向、利用風勢,保持航速,不要給敵人逼停接舷的機會。要是有敵船擋在前面,就直接撞過去!”
……
雙方都是自信滿滿地相互逼近,漢軍補給艦隊也是一點不慫,絲毫沒因為己方是“運糧隊”就怯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