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向背和民族認同的大問題,當然不是喝一場大酒將幾個故事推心置腹分析一波就能搞定的。
但今晚的舉措,好歹是暫時把管子城內的人心安撫住了。類似這樣的工作,田疇之前也有在做,但是推進力度和速度不太夠,
畢竟蠻夷大多數也不識字,沒有一個好的切入契機,宣傳工作沒那么好強推。而且蔡邕的《史記索隱》普及開來,說實話也才沒幾年呢,文化水平差一點的地方官,可能自己都還沒讀完。
不管怎么說,這事兒現在算是又額外推了一大步,以后慢慢日拱一卒,潛移默化統一民族認同。
……
在田疇抓民族認同這件思想武器的武裝之下,遼西郡這陣子的堅守工作,也總算是變得越來越順利了,哪怕程度有限,至少情況是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還是那句話,劉備的軍隊等于是提前在做“大雷雨計劃”,前沿軍需物資和軍糧囤積是不缺的,暫時缺的只是守城的人手。
人員短板補上、可以放心大膽放開手用內附胡人血戰,拓跋力微和樓班就肯定攻不下那些囤積軍需物資的重鎮。
攻城血戰打了五六天之后,那些蠻王終于也覺出點味道不對勁了。
他們之所以死磕幾座軍需重鎮,還不是因為得到情報、攻破這些城可以繳獲大批物資。現在反而成了絞肉機,讓他們放棄又舍不得,強攻又每天傷亡巨大,把草原勇士的人命白白往堅固的城墻下堆,頂著連弩和神臂弩排隊放血。
劇情不對啊!
好幾次,那些蠻王不得不親自在嚴密的盾墻保護下,接近到城墻附近三百步外,觀望城頭的戰況。
那些胡人因為經常放牧打獵,視力也都不錯。觀望久了之后,加上聽取一些敗退下來的幸存士兵的匯報,他們終于發現,城頭的守軍,很多都是烏桓族人在為漢人賣命、死守城墻屠戮烏桓鮮卑叛軍。
“怎么搞的?不是讓你們堅持攻心鼓噪,宣揚烏桓人不殺烏桓人,鮮卑人不殺鮮卑人,怎么還有那么多內奸,明明看到單于/可汗來了,還幫著漢人殺自己的同胞?
要不是那么多烏桓民兵鄉勇幫著田家人守城,這些地方早攻破了!你們這些廢物!說,是不是之前讓你們打出‘烏桓人不搶烏桓人’旗號時,你們沒約束住自己的手下,亂燒殺搶掠,把自己人的民心都丟了!”
質問到最后,那些蠻王就試圖往自己屬下那些負責劫掠軍需的糧草籌措部隊軍官撒氣,覺得是他們殺掠太狠失了人心。
那些軍官也是叫苦不迭,連連解釋:“可汗/單于,咱可是嚴格執行軍令的。也不知道那田疇使了什么法子,讓其他烏桓人被他懵逼,甘心給他賣命。
咱攻城的時候也殺傷過一些守城士卒、混戰中墜落而下,被咱拖回來的,軍中也拷問過,那些人居然說單于您背叛祖宗、死了都沒臉見祖宗,田疇的蠱惑太厲害了。”
樓班聽了這話當然是大怒,但也沒辦法。
聯軍首腦商量了一下之后,覺得時間怕是不太夠,還是先放棄這些囤積了大批軍需物資的重鎮,徹底斷了念想,就在渤海郡鄉野之間、大平原上劫掠一陣走了算了。
被這么拖延遲滯,骨鯁在喉,他們這個冬天也確實沒多少時間做更多了,即使是掠奪渤海郡的待入庫秋糧,其實時間也不是很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