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畢文濤提前做了安排,一行人浩浩蕩蕩的去了祁連山莊。
在去的路上,作為地陪,沈易之向眾人介紹著祁連山。
“祁連山素有萬寶山之稱,蘊藏著種類繁多、品質優良的礦藏,有石棉礦,黃鐵礦、鉻鐵礦及銅、鉛、鋅等多種礦產,祁連山的石棉為國內稀有的濕紡原料。
祁連山原指河西走廊南部山地最北的一支山嶺,‘祁連’是匈奴語,匈奴呼天為‘祁連’,祁連山即‘天山’之意。因位于河西走廊之南,歷史上亦曾叫南山,還有雪山、白山等名稱。西漢初年,霍去病西征并征服匈奴,‘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匈奴民歌所指“祁連山”即此。后泛指甘肅、青海之間一系列在地質或地貌上相聯系的一系列山脈。
祁連山山勢高大,東西綿長,南北寬廣,是歷代軍事防守要塞。這里有一個古浪峽,是河西走廊東部的一條長峽,南起烏鞘嶺北麓,北至古浪城北,長38公里。峽極狹,兩側高山壁立,地勢險要,中間有一條蜿蜒曲折的交通孔道,是古代中原通往西域的必經路段。”
經過沈易之的一番介紹,大家對祁連山有了新的認知。沈青城和陳馨兒則因為沈易之提到了古浪峽而想起了千年前的往事。
當年沈青城和陳馨兒就是在古浪峽相識的,因一次意外,沈青城和陳馨兒結下了前世今生的不解之緣。
“爺爺,古浪峽現在還可以通行嗎?”沈青城問向沈易之,必竟他在祁連山里住了二十多年,祁連山里的地形什么的會更了解。
沈易之見沈青城問起古浪峽,思緒萬千。
“古浪峽是古涼州的東南部門戶,素有‘金關銀鎖’之稱,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古詩云,‘驛路通三輔,峽門控五涼’,‘一夫當抵萬夫功’。建國后,隨著蘭新鐵路、甘新公路從峽中通過,古浪峽的戰略地位更顯重要。”
斯蒂芬博士一直在做古浪峽的課題,他把藏在心中的問題,問向了沈易之。
“沈老,這些年我一直想重走古浪峽,在東晉時期,前秦大將呂光在武威建立了后梁,這些年我一直研究后梁文化,當年后梁的佛雕造詣在各國之上。”
說起古浪峽,斯伯蒂芬博士侃侃而談。
沈易之及時糾正著斯蒂芬博士的話,“準備來說應該稱為大梁,這個在我們沈氏族譜上面有所記載。我們沈家在千百年前便是佛雕世家,我們的祖先曾生活在大梁,我們沈氏也是發詳于大梁。”
沈易之在說起沈家的族譜時,沈青城在旁有些尷尬,他還沒來得及向沈易之表露他前世的身份。
斯蒂芬博士紅了紅臉,“一字之差,不好意思,竟有這么多的學問。”
“爺爺,其實斯蒂芬博士沒有說錯,大梁在當時確實也稱后梁,這個大梁是指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大梁,與五代十國的后梁還有所差異。”沈青城是個對學術嚴謹的主,所以他在聽到沈易之說的有誤后,便及時的進行了矯正。
沈易之沒想到沈青城對魏晉南朝的歷史通曉的不少,“青城,沒想到你對南北朝時期倒是熟悉,看來功課做了不少。”
沈青城有些心虛的紅了紅臉,他不過只是腦子里還存有前世的一些記憶,所以他對南北朝時期的歷史比旁人要熟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