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哲仁虛指點點梅遠智,卻搖了搖頭:“沒裝,我是真地要帶你們飛,想想出航前做的改裝。”
梅遠智細一想便露出驚訝的神色:“改成在海面磁懸浮?那樣確實可以提高速度。”
說著梅遠智便露出欣喜:“在海面磁懸浮,速度會提高到600節以上,反潛機飛不了那么快,我們可以用速度甩開他們。”
“而且我們還加裝了等離子屏蔽,一旦升空后打開,硅基人就找不到我們了,磁流體推進都不發熱,導彈也無法追蹤,爸,您是不是改裝時就想到了?”
梅哲仁沒有回答,而是板著臉不置一詞,實際上他是在全力快速地分析解算方案的可行性。
讓潛艇飛起來。可以是可以,就是不容易。
得將超導磁流體推進變成超導磁懸浮,海水是導體,可以導出大量的電荷將其變成一個磁面,但其中的操控必須很精確。
懸浮起來后,磁流體推進裝置會變成一個無葉風扇,向后大量排出氣流。
氣流從艇身下方流過時,會沖擊海平面,其反作用力會讓氣流托起潛艇。
如果是傳統的水滴外型,這一招沒用。
可是新型的潛艇模仿了虎鯨,它的腹部扁平寬大,再加上翼鰭和尾鰭,完全能把潛艇推起來。
這是飛行器的地效應,磁懸浮和地效應疊加起來,能將潛艇抬高到十米左右的浪尖上飛行。
不過這對于潛艇來說很危險,只要有一絲的細節失誤,就是粉身碎骨的結局。
在高速飛行中,各種應力會對潛艇的結構和材料造成巨大的考驗。
萬幸的是,新型潛艇本來就是為了高速設計的,材料的強度和韌性都保留了大量的余度,也使得梅哲仁的大膽嘗試成為可能。
梅哲仁視線掃過所有的官兵,忽然就挺身立正:“接下來的一戰,全艇的操作將被我和遠智接管,大家要結成陣列,隨著教官練氣,準備輸出攻擊,有沒有問題?”
“沒問題,首戰用我,用我必勝!”
還是整齊劃一的回復,聲音都疊成一個,震得艇艙里嗡嗡作響。
梅哲仁背手點頭:“現在,我以老班長的名義集隊,士兵們,報名。”
艇長首先出列一步:“士兵歐潮海向老班長請戰!”
政委隨后:“士兵許嘉星向老班長請戰!”
接下來是大副:“士兵劉立帆向老班長請戰!”
機務長張濤,電務長楊平,通訊官管方,火控官隋遠渚,機修員梁凡、李臻,彈藥員孟力、齊堅,損管員方勇、周敬文,以及后勤官勞豐足一一報名。
一聲聲的請戰清脆凜冽,通過梅哲仁的量子通信被傳到各個基地,星辰**方都收到了這個畫面。
南海基地的軍方負責人就是嫌棄自己老了阻頭阻勢恨不能同行的那位。
他站在作戰指揮平臺前,緩緩地摘下帽子,向通訊員吩附:“找到這些官兵的家屬,把他們接到部隊的招待所,我去見一見他們,跟他們一起為勇士們加油鼓勁。”
留在南海基地的分體和馬姿楠以及梅遠智也被了作戰指揮中心,就是他在搞直播。
聞言梅哲仁向老將軍點頭示意:“我陪你一起去。”
接看他又沖梅遠智下令:“遠智,接下來的直播你頂上,反正你以后也耍負責通訊工作,正好練手。”
馬姿楠難得大局觀了一回:“我陪你們一起,我跟家屬交流更方便。”
包括梅哲仁在內都知道,接下來的交戰風險非常大,全程都是在刀尖上跳舞,一招不慎便是萬劫不復。
雖然作為軍人家屬也早有思想準備,但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見一面甚至說上話,都是巨大的安慰。
不留遺憾全力以赴,更容易抓住一線生機。
就連馬姿楠在三人走出指揮中心時,也偷偷在思維里給梅哲仁傳了句:“基因備份我這里也有保存,戰前問哥給的,實在不行就重新培養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