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祖正想回答,卻猛然看到空艇那邊的畫面突然就往下一挫,好像整個海面被什么抽空了似的,非常突兀地往下墜。
王學祖清晰地聽到了咔咔幾聲,這是下巴脫臼的響聲,唉,又有活干了。
不提王學祖忙前忙后地幫西原基地的幾人正骨歸位,讓我們穿過畫面回到海上。
下挫的畫面和往下掉的大海只是視線的錯覺,其實是空艇突然快速地提升飛行高度。
潛艇在快速升空,比矢量噴氣系統不知快了多少倍,就像是搭乘了高速電梯,卻一點動靜也沒有。
也不是一點都沒變化,潛艇的腹部云集著大量的靜電荷,啪啪地閃爍著細密的絲狀閃電,下方一層大約一米多厚的白霧被激起。
看上去就像是潛艇施了法術,被白霧托起,這個場面大約跟騰云駕霧不差多少了,潛艇乘著白霧直上九霄。
這是怎么了?難道空艇要變身飛梭?
梅哲仁確實是這么回答的,當九個基地的科學院負責人都齊聲追詢時,梅哲仁的說法是:“這就是輕功啊。”
西原科學院的那位剛一接上下巴,不顧疼痛氣急敗壞地嚷了起來:“總得有工質或作用界面,不可能無中生有。”
“為什么你們會認為這是無中生有,受力以及反作用,在真正的微觀層面物理學都能解析了沒有?”
這一問,馬上讓直播視頻的對面息聲了。
梅哲仁又繼續給他們上課:“輕功不是左腳踩右腳背,它一定是有力的作用,只不過這個力,被人忽略了。”
投影出一個人體的虛擬圖像,梅哲仁在虛擬人的腳下點出真氣的外放點和外放量子流的形態。
“我們研究的懸浮,有電懸浮、磁懸浮、聲懸浮、光懸浮,也有粒子懸浮。”
剛剛被削了頂上三花的西原科學院負責人又活躍起來:“人體怎么可能激發出那么大的能量,引起懸浮效應。”
“能量需要很大嗎?我不覺得,說點你們能懂的,拋開前置條件,核裂變也好,核聚變也罷,真正參與到核反應中的能量真的很大嗎?”
沒有人反駁,都是物理能考滿分的主,心里怎么能沒有點E數。
“核反應都是前期制造高溫高壓以及磁約束消耗能量,然后我們再看看它們釋放出的能量跟投入能量的比值,在高能粒子被揭開面紗前,這些能量難道就不像無中生有?”
這位就不怕功夫被廢:“可是…可是人體怎么可能承受得起這樣的反作用力?”
“人體的重力數值很大嗎?平均分配到全身,甚至都不用全身,就將重力平均分配到腳底板上,單位面積的受力有沒有踹一腳樹樁反作用力大?”
雖然這位西原漢子怕被逐出門墻,可追求真理的秉性還是讓他向著風車發起了沖鋒。
“可是您所說的真氣,真的能引起這樣的粒子振蕩?”
原來他還是能反應出來這是粒子振蕩產生的懸浮效應。